[發明專利]一種抑振式高層立體車庫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388284.2 | 申請日: | 2021-1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86374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31 |
| 發明(設計)人: | 趙衍剛;冀驍文;王剛;王囡囡;王永 | 申請(專利權)人: | 源之材智能裝備(江蘇)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H6/00 | 分類號: | E04H6/00;E04B1/24;E04B1/58;E04B1/98;E04H9/02 |
| 代理公司: | 徐州創榮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353 | 代理人: | 畢金鵬 |
| 地址: | 221100 江蘇省徐州市徐州高新技術產業***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抑振式 高層 立體車庫 結構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抑振式高層立體車庫結構,包括通過若干個中間連接桿相連接的前組合框架和后組合框架,所述前組合框架和所述后組合框架分別由若干個橫梁和縱梁組成,所述橫梁和所述縱梁成交錯式的口字型連接,所述橫梁和所述縱梁在交錯位置通過焊接固定;所述口字型結構內部安裝有防屈曲構件。本發明通過采用防屈曲構件吸收耗散振動產生的能量,從而抑制車庫框架側向位移,有效防止了高層立體車庫產生的大變形,使車庫結構更加穩定、可靠。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立體車庫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抑振式高層立體車庫結構。
背景技術
近幾年,隨著國民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私家車數量呈現逐年遞增趨勢,停車難的問題變得越來越明顯,立體車庫是解決該問題的一種有效方式之一。其中高層立體車庫憑借著占地面積小,空間利用率高,使用方便,安全可靠,配置靈活,附加設備少等優點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現有的高層立體車庫結構面臨著一個重大難題,其在風雨、地震、傳動等大荷載作用下會產生較大的側向位移。輕則導致車輛間及車庫間的碰撞,重則引起車庫整體失穩倒塌,從而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甚至威脅到顧客的生命安全。
目前,立體車庫結構的研究專利很多。2020年11月3日授權的中國專利“一種可抗扭的立體車庫框架結構”(申請號201922120694.3),通過采用兩根相互交叉的支撐桿在橫梁與縱梁的交錯位置剛性固定,并通過螺栓連接為一體,增加了整個車庫框架的剛性強度,減小了傳遞扭矩進而達到了抗扭效果;2017年3月8日授權的中國專利“一種可模塊化組裝的垂直循環立體車庫架體”(申請號201611176966.6),采用模塊化設計,實現了可通過增加框架模塊的數量來調整立體車庫高度的目的。但上述兩種專利在應對風雨、地震、傳動等大載荷時,無法及時吸收耗散振動產生的能量,不能有效防止立體車庫特別是高層立體車庫產生的大變形。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抑振式高層立體車庫結構,這種結構在原有的立體車庫框架主體結構之上引入新型防屈曲構件,用以吸收耗散振動產生的能量,通過耗能抑制側向位移,有效防止了立體車庫產生的大變形,有利于立體車庫高層化發展。
本發明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抑振式高層立體車庫結構,包括通過若干個中間連接桿相連接的前組合框架和后組合框架,所述中間連接桿與所述前組合框架和所述后組合框架通過焊接固定;所述前組合框架和所述后組合框架分別由若干個橫梁和縱梁組成,所述橫梁和所述縱梁成交錯式的口字型連接,所述橫梁和所述縱梁在交錯位置通過焊接固定;所述口字型結構內部安裝有防屈曲構件。
進一步的,所述防屈曲構件通過固定板固定于口字型結構內部,所述每個口字型結構內部包括四個固定板和兩個防屈曲構件,所述四個固定板可分為固定板一、固定板二、固定板三、固定板四,所述固定板一和固定板二焊接在口字型結構上橫梁的中部下側,所述固定板三和固定板四分別焊接在口字型結構內部的左下角和右下角;所述防屈曲構件可分為防屈曲構件一和防屈曲構件二,所述防屈曲構件一的兩端通過螺栓分別與固定板一和固定板三實現固定連接,所述防屈曲構件二的兩端通過螺栓分別與固定板二和固定板四實現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防屈曲構件不僅對車庫框架起支撐和加固作用,還可及時吸收耗散車庫框架振動產生的能量,通過耗能抑制框架側向位移,有效防止立體車庫產生的大變形。
進一步的,所述高層立體車庫結構可以根據車庫的使用環境和設計要求的不同,加裝承載能力不同的防屈曲構件,節省了成本,提高了高層立體車庫的環境適應力。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1)通過在原有立體車庫的主體結構之上引入防屈曲構件,可及時吸收耗散車庫框架振動產生的能量,有效防止了立體車庫產生的大變形。
(2)當使用環境和設計要求的不同時,可以在立體車庫的主體結構之上加裝承載能力不同的防屈曲構件,節省了成本,提高了高層立體車庫的環境適應力。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源之材智能裝備(江蘇)有限公司,未經源之材智能裝備(江蘇)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38828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