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效液相色譜測定軟膠囊中磷脂酰膽堿含量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386779.1 | 申請日: | 2021-1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137108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04 |
| 發明(設計)人: | 胡海航;周承東;胡兆瓊;陳輝;張華;胡建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元創科技有限公司;安慶市中創工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30/02 | 分類號: | G01N30/02;G01N30/06;G01N30/54;G01N30/74 |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則元起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李浩宇 |
| 地址: | 247100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效 色譜 測定 軟膠囊 磷脂 膽堿 含量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高效液相色譜測定軟膠囊中磷脂酰膽堿含量的方法,屬于藥物分析技術領域,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通過考察不同流動相體系,對色譜分析條件進行了優化。采用硅膠柱與強極性的乙腈?甲醇為流動相的反相洗脫體系,兩者的體積比為(720~820):(22~82)。該流動相組成簡單,樣品中磷脂酰膽堿的響應值高、保留時間短、基線穩定。長期使用,未發現密封圈腐蝕現象。保證了良好的分離效果,大大縮短了保留時間。通過紫外檢測器結合外標峰面積法定量,發現該方法精密度高,重復性好,回收率滿足分析要求,可以高效、快速、準確地檢測軟膠囊內容物中磷脂酰膽堿含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藥物分析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高效液相色譜測定軟膠囊中磷脂酰膽堿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術
磷脂是維持植物和動物細胞正常生長和生命活動的重要生物化學中間體。幾乎所有生物的細胞中都含有磷脂。植物磷脂主要來源于油料的種子如大豆、油菜籽、葵花籽等。其種類主要包括磷脂酰膽堿(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絲氨酸(PS)等。同時,磷脂由于其一端為親水的磷酸酯基,另一端為由脂肪酸基構成的疏水尾部,因而還是一種天然的表面活性劑。鑒于該特性,磷脂作為乳化劑、脫模劑被廣泛地用于食品、涂料等行業。同時,因磷脂具備生物活性和營養功能,在健腦、降血脂、預防肝硬化等方面也體現出極高的藥用價值。此外,為了便于食用、改善口感,以明膠、甘油等為主要原料制成膠皮,以磷脂為內容物,進而采用壓丸工藝制成的磷脂軟膠囊,成為保健品市場上廣受消費者青睞的產品。由于磷脂酰膽堿是磷脂中最重要的成分,同時也是評價磷脂軟膠囊質量的關鍵指標,因此對保健品市場上的磷脂軟膠囊內容物中磷脂酰膽堿含量的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分析磷脂含量的方法較少,主要有丙酮不溶物法、測磷法(包括鉬藍比色法、濕法氧化法)、高效液相色譜(HPLC)法等。其中,丙酮不溶物法測得數值還包括非磷的糖脂等,只能較粗略地反映磷脂的含量;測磷法不能準確地測定出不同類型磷脂(如磷脂酰膽堿、磷脂酰乙醇胺等)的相對含量。
國家標準GB5009.272-2016、GB/T35867-2018、《中國藥典》中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譜進行不同類型磷脂含量的測定,且均采用了正己烷、異丙醇以及弱酸作為流動相。流動相成分較多,洗脫程序復雜。更為重要的是,該流動相在使用時,出現了基線不穩定、峰型不佳、分離時間長等現象。同時,長期使用正己烷和弱酸作為流動相成分,會降低色譜柱的使用壽命并造成密封圈的腐蝕。此外,GB5009.272-2016、GB/T35867-2018均不適用于酶改性磷脂中Sn-1、Sn-2酰基溶血磷脂含量的檢測,因此該流動相的應用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鑒于上述原因,有必要對國家標準中的色譜分析條件進一步完善,開發一種優化的軟膠囊內容物中磷脂酰膽堿含量的分析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效液相色譜測定軟膠囊中磷脂酰膽堿含量的方法,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高效液相色譜測定軟膠囊中磷脂酰膽堿含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配置磷脂酰膽堿標準樣品儲配液:精密稱取磷脂酰膽堿標準樣品,使用三氯甲烷-甲醇溶液溶解,再轉移至容量瓶中,使用三氯甲烷-甲醇溶液定容至刻度,制備成磷脂酰膽堿標準樣品儲配液。
步驟2、配置磷脂酰膽堿標準樣品溶液:分別取不同體積的標準樣品儲配液于容量瓶中,加入三氯甲烷-甲醇溶液溶解并定容至刻度,制備成一系列不同濃度梯度的磷脂酰膽堿標準樣品溶液。
步驟3、配置待測樣品溶液:精密稱取一定重量的待測樣品,加入三氯甲烷-甲醇溶液溶解,再將待測樣品溶液轉移至容量瓶中,使用三氯甲烷-甲醇溶液定容至刻度,配置成磷脂酰膽堿含量在一系列標準樣品溶液濃度范圍內的樣品溶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元創科技有限公司;安慶市中創工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安徽元創科技有限公司;安慶市中創工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38677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