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直升機可收放主起落架承力結構的構建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1382159.0 | 申請日: | 2021-1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030592B | 公開(公告)日: | 2023-10-20 |
| 發明(設計)人: | 楊嬋;高揚;呂樂豐;田中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64C25/04 | 分類號: | B64C25/04;B64F5/00 |
| 代理公司: | 中國航空專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衛媛媛 |
| 地址: | 333001 ***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直升機 可收放主 起落架 結構 構建 方法 | ||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直升機可收放主起落架承力結構的構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據主起落架上擺臂、下拉桿與主起落架艙結構的交匯處,以及主起落架收放作動筒與主起落架艙結構的交匯處,確定N個連接點;計算著陸及地面載荷工況下,N個連接點的載荷計算結果;根據N個連接點的載荷計算結果,確定主起落架機上N個連接點所受載荷類型及傳遞路徑;根據N個連接點所受載荷類型及傳遞路徑,構建每個連接點對應的連接接頭及機身連接結構。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直升機主起落架艙結構強度設計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直升機可收放主起落架承力結構的構建方法。
背景技術
直升機主起落架為外撇支柱式構型,可收放。兩個主起落架對稱布置在主起落架左右兩側,可朝機身對稱面收放至起落架艙內。
常規主起落架機身承力結構為單獨設計主起落架接頭,并按照載荷傳遞路線將其安裝于框梁交匯處。
由于該主起落架的運動行程較大,需要較大的運動空間。傳統的起落架承力結構需要更多的部件和空間,不適合該收放型起落架的承力結構。且傳統的接頭與機身結構連接時對安裝工序和精度有較高要求,且由于安裝公差的存在,可能由于公差累計影響起落架收放。
發明內容
本申請提供一種直升機可收放主起落架承力結構的構建方法,能夠滿足外撇支柱式可收放起落架的對空間的要求。在滿足強度要求的情況下,由于減少單獨設計起落架接頭的數量,簡化了結構及安裝,避免了安裝過程公差傳遞可能帶來的起落架不能順利安裝的危險。
通過優化設計起落架承力結構,達到了減少結構部件,簡化安裝工序,解決了傳統起落架承力結構部件數目多,生產周期長,安裝精度要求高,公差傳遞容易導致起落架安裝不上的問題,提供了外撇式可收放起落架承力結構的新型構建方法。
技術方案:本申請提供了一種直升機可收放主起落架承力結構的構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據主起落架上擺臂、下拉桿與主起落架艙結構的交匯處,以及主起落架收放作動筒與主起落架艙結構的交匯處,確定N個連接點;
計算著陸及地面載荷工況下,N個連接點的載荷計算結果;
根據N個連接點的載荷計算結果,確定主起落架機上N個連接點所受載荷類型及傳遞路徑;
根據N個連接點所受載荷類型及傳遞路徑,構建每個連接點對應的連接接頭及機身連接結構。
具體的,根據主起落架上擺臂、下拉桿與主起落架艙結構的交匯處,以及主起落架收放作動筒與主起落架艙結構的交匯處,確定N個連接點,具體包括:
主起落架上擺臂、前縱梁與主起落架艙前框的交匯處為A1;
主起落架上擺臂、前縱梁與主起落架艙后框的交匯處為A2;
主起落架下拉桿、主起落架艙前框和水平件的交匯處為B1;
主起落架下拉桿、主起落架艙后框和水平件的交匯處為B2;
主起落架前收放作動筒與主起落架前縱梁的交匯處為F1;
主起落架后收放作動筒與主起落架前縱梁的交匯處為F2。
具體的,位于連接點A1的接頭載荷包含FA1x、FA1y、FA1z,其中航向載荷FA1x通過上擺臂擠壓機身接頭耳片傳遞且不產生附加力矩,通過前縱梁航向筋條擴散,由前縱梁腹板剪流向重心處傳遞;側向載荷FA1y通過接頭傳遞于前框,由前框腹板剪流向重心處傳遞;垂向載荷FA1z由通過接頭傳遞于前框與前縱梁交匯處,由前縱梁腹板剪流向重心處傳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未經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38215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