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物聯網的社區綠化種植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348116.0 | 申請日: | 2021-1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051789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18 |
| 發明(設計)人: | 李生好;熊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A01C5/04 | 分類號: | A01C5/04;A01G23/04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嘉允啟行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43 | 代理人: | 王瑞娟 |
| 地址: | 402260 重慶市江***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聯網 社區 綠化 種植 裝置 | ||
一種基于物聯網的社區綠化種植裝置,所述種植裝置包括有自動種植設備、云平臺和控制終端;所述自動種植設備包括有用于鉆孔、取土、植樹、覆土和夯實的機械單元、單片機、用于識別樹苗長度的圖像采集元件、無線收發模塊、電源模塊;所述單片機控制無線收發模塊與所述云平臺或相鄰自動種植設備的無線收發模塊數據交互,所述云平臺與控制終端數據交互,所述單片機控制機械單元工作。本發明可以自動完成種植,種植效率高,可以進行上下層土壤的分層,無需人工分土,提高了作業效率,且上下層土壤分土后,進行墊肥和澆水兩種不同處理,針對性強,有利于提高種植質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物聯網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基于物聯網的社區綠化種植裝置。
背景技術
樹木種植領域中,植樹需要注意不同樹種的生長特性,樹體的生長發育狀況,樹的生長時期以及樹的環境條件,因此可以結合物聯網進行施工方案的制定,挖出匹配不同樹苗大小和深淺的樹坑,提升植樹質量。
常見植樹步驟第一步為挖坑,挖坑需要保證樹坑的上下口徑一致,絕不可上大下小,或上小下大。在正常土質條件下,刨出上層的表土與下層的底土分別堆放,回填時,上層表土因含有機質多,應填于下層作肥土用,而底層土用于開堰。如果土質不好,有磚頭、瓦塊,應揀出分別堆置,不能填于坑內。
第二步為栽植,栽植過程中樹種、規格、樹形和冠形要嚴格按照設計要求與種植穴相對應;針對大樹不同移植方式,其栽植方式也有所差異。將樹苗種植穴內,扶正,然后回填表土。
第三步為填土,填土時應先將根部埋嚴實,然后抱住樹干向上稍稍提起數次,使根系與土壤密切接觸后,繼續隨填土隨踩實。填土過程中,應注意保證植株根系分布自然均勻,在填土、踩實過程中,要求不改變根系的自然分布方向。
現有技術中,通常為人工植樹,植樹效率較低,現亟需一種自動化的綠化種植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基于物聯網的社區綠化種植裝置。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這樣的技術方案實現的,它包括自動種植設備、云平臺和控制終端;
所述自動種植設備包括有用于鉆孔、取土、植樹、覆土和夯實的機械單元、單片機、用于識別樹苗長度的圖像采集元件、無線收發模塊、電源模塊;
所述單片機控制無線收發模塊與所述云平臺或相鄰自動種植設備的無線收發模塊數據交互,所述云平臺與控制終端數據交互,所述單片機控制機械單元工作。
作為優選,所述機械單元包括有車體,所述車體前進方向為前側,車體內通過第一分隔板分割為前腔室和后腔室,前腔室內設置有用于鉆孔、取土和覆土的前種植組件,后腔室內設置有用于存樹、植樹、夯實的后種植組件;
所述前種植組件包括有第一筒體,所述第一筒體兩端面均敞開,第一筒體可轉動的安裝在前腔室前后側壁之間,且第一筒體中軸線與車體前進方向垂直,前腔室前側壁上還安裝有第一電機,第一電機的輸出軸軸心線與車體前進方向平行,第一電機的輸出軸與第一筒體圓周外壁固接,第二筒體可滑動的位于第一筒體內,且與第一筒體同軸心線,第一筒體內壁上安裝有兩個第一伸縮桿,第一伸縮桿的伸縮方向與第一筒體軸心線方向相同,第一伸縮桿的伸縮端與第二筒體外壁固接,第二筒體一端敞開,另一端安裝有過濾格柵,過濾格柵上安裝有第二電機,第二電機的輸出軸軸心線與第二筒體同軸,第二電機輸出軸伸入第二筒體內且固接有螺旋絞龍,螺旋絞龍一端由第二筒體敞開處伸出第二筒體,另一端位于第二筒體中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未經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34811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