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火車承載鞍鍛造成形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302247.5 | 申請日: | 2021-1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996740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01 |
| 發明(設計)人: | 紀宏超;宋剛;裴未遲;黃曉敏;李景生;宋昌哲;徐少彬;龍海洋;鄭鐳;董樹亮;琚立穎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1J1/04 | 分類號: | B21J1/04;B21J1/06;B21J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63210 河北***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火車 承載 鍛造 成形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鍛造成形方法,具體涉及一種火車承載鞍鍛造成形方法。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該方法包括預鍛、終鍛兩個工序。具體的工序包括如下步驟:(1)設計坯料的形狀及尺寸;(2)對坯料進行預熱;(3)對坯料進行鍛造。本發明提供一種火車承載鞍鍛造成形的方法,采用預鍛和終鍛兩個工序生產承載鞍鍛件,可以保證承載鞍鍛件的質量,降低承載鞍的生產周期,提高承載鞍零件的使用壽命,節約生產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鍛造成形的方法,具體涉及一種火車承載鞍鍛造成形的方法。
背景技術
火車承載鞍是保證火車平穩運行的重要零部件,在火車運行過程中承受著拉、壓、沖擊以及彎曲等交變載荷作用,工作環境十分惡劣。
火車承載鞍目前的加工方式仍然以鑄造為主,但是鑄造工藝的局限性以及人為原因導致鑄造承載鞍成形精度低,生產周期長,而且后續加工復雜。
目前承載鞍的鍛造生產已經可以實現,但是應該合理設計坯料的形狀和尺寸,保證縮短生產周期和鍛件的成形質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提供一種火車承載鞍鍛造成形的方法,采用預鍛和終鍛兩個工序生產承載鞍鍛件,可以縮短鍛件的生產周期減低生產成本,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火車承載鞍的鍛造成形方法,包括預鍛和終鍛兩個工序,預鍛工序包括以下步驟:
設計坯料的形狀和尺寸:根據火車承載鞍的形狀和尺寸,確定采用長方體坯料,具體尺寸為150mm×150mm×180mm;
打磨坯料:排除坯料表面缺陷,保證打磨寬深比≥10;
預熱和保溫坯料:采用箱式電阻爐對坯料進行預熱,加熱溫度1220±20℃,總加熱時間不少于1.2h;電阻爐加熱到指定溫度后裝入坯料,爐溫升至規定溫度后計算保溫時間,鍛件在鍛造溫度下的保溫時間在某些非正常情況下可以延長,最長保溫時間不得超過2h;當鋼坯在鍛造溫度下已經達到最長保溫時間,而有因故不能出爐鍛造時,可將爐溫降至1000-1050 ℃進行6h以內保溫,在加熱至鍛造溫度下的保溫時間可減少一半;
鍛造坯料:預鍛工序將方形坯料鍛壓呈符合終鍛零件形狀的預鍛件;
預鍛工序后進行終鍛工序鍛造出火車承載鞍鍛件成品。
所述火車承載鞍鍛造成形的方法,其終鍛工序包括如下步驟:
將預鍛工序鍛出的鍛件進行空冷然后對鍛件表面進行拋丸處理;
對預鍛工序鍛造的鍛件進行打磨處理,排除預鍛件表面的缺陷,保證打磨寬深比≥10;
采用箱式電阻爐對預鍛件進行重新預熱,加熱溫度1220±20℃,總加熱時間不少于0.8h,電阻爐加熱到指定溫度后裝入坯料,爐溫升至規定溫度后計算保溫時間,鍛件在鍛造溫度下的保溫時間在某些非正常情況下可以延長,最長保溫時間不得超過1h;當鋼坯在鍛造溫度下已經達到最長保溫時間,而有因故不能出爐鍛造時,可將爐溫降至1000-1050℃進行6 h以內保溫,在加熱至鍛造溫度下的保溫時間可減少一半;
對預鍛件進行終鍛操作,鍛造出合格的承載鞍鍛件,成形部分最低溫度為750℃;
對終鍛后鍛件空冷至室溫,然后對鍛件進行拋丸處理,并對鍛件進行標刻。
附圖說明
圖1為坯料的正視圖。
圖2為坯料的俯視圖。
圖3為坯料的等軸側視圖。
圖4為預鍛件的俯視圖。
圖5為預鍛件的等軸側視圖。
圖6為終鍛件的俯視圖。
圖7為終鍛件的等軸側視圖。
圖8為預鍛工序的預熱曲線示意圖。
圖9為終鍛工序的預熱曲線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北理工大學,未經華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30224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應用于面粉加工的篩麩裝置
- 下一篇:工件模板的生成方法、裝置及電子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