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半導體芯片分切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298233.0 | 申請日: | 2021-1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878737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04 |
| 發明(設計)人: | 張巖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巖 |
| 主分類號: | B28D5/02 | 分類號: | B28D5/02;B28D7/00;B28D7/04;H01L21/7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54000***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半導體 芯片 工藝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半導體芯片分切工藝,具體包括以下步驟:S1、利用自動化分切設備對半導體芯片進行分切加工;S2、然后通過檢測裝置對對分切后的半導體芯片進行質檢;S3、質檢完成后的半導體芯片通過運輸設備進行運輸,運輸至包裝設備時,通過包裝設備進行密封包裝。其中,步驟S1中的自動化分切設備包括底座,本發明涉及半導體芯片生產技術領域。該半導體芯片分切工藝,通過自動上料機構的設置,便于自動進行上料操作,上料效率高,可將推料和進料分開,自動化程度高,配合自動分料機構,可將上下兩個芯片進行分開,防止兩個芯片之間相互摩擦,減少芯片損壞的可能,通過壓料防卡機構的設置,便于擠壓芯片,防止上料時芯片卡住,上料方便。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半導體芯片生產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半導體芯片分切工藝。
背景技術
半導體芯片是在半導體片材上進行浸蝕,布線,制成的能實現某種功能的半導體器件。不只是硅芯片,常見的還包括砷化鎵(砷化鎵有毒,所以一些劣質電路板不要好奇分解它),鍺等半導體材料。半導體也像汽車有潮流。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英特爾等美國企業在動態隨機存取內存(D-RAM)市場占上風。但由于大型計算機的出現,需要高性能D-RAM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日本企業名列前茅。
參考中國專利號為CN111730770A一種IC半導體芯片加工用分切裝置,包括底箱和支撐板,所述底箱的頂部一端設置有支撐板,支撐板一側的側壁上設置有第二電機,與第二電機相鄰一側的支撐板的側壁上設置有兩個滑槽。該IC半導體芯片加工用分切裝置,通過推動工作板向切割刀的方向移動,使得工作板沿著卡塊進行滑動,實現上料目的,使得工人的手指遠離切割刀,對工人進行保護。
綜合分析以上參考專利,可得出以下缺陷:
(1)需要通過手動上料的方式才能進行上料,自動化程度低,因分切工作量大,該上料方式效率低,且在上料時有些采用自動推料進行上料,但因半導體芯片易損壞,在進行自動推料的過程中一般是將多個半導體芯片堆疊在一起,依次進行推料,但芯片表面不完全為平整面,導致兩個芯片之間相互摩擦時,易造成芯片的損壞,故現有的自動上料方式易造成半導體芯片的損壞;
(2)不便于對上料后的半導體芯片進行自動定位,因分切時,半導體芯片易發生偏移,進而影響分切質量;
(3)在進行分切時,半導體芯片表面易產生碎屑,一般通過人工進行清理,細小的碎屑不易清理,導致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增大。
因此,本發明提出一種半導體芯片分切工藝,以解決上述提到的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半導體芯片分切工藝,解決了需要通過手動上料的方式才能進行上料,自動化程度低,因分切工作量大,該上料方式效率低,且在上料時有些采用自動推料進行上料,但因半導體芯片易損壞,在進行自動推料的過程中一般是將多個半導體芯片堆疊在一起,依次進行推料,但芯片表面不完全為平整面,導致兩個芯片之間相互摩擦時,易造成芯片的損壞,故現有的自動上料方式易造成半導體芯片的損壞;不便于對上料后的半導體芯片進行自動定位,因分切時,半導體芯片易發生偏移,進而影響分切質量;在進行分切時,半導體芯片表面易產生碎屑,一般通過人工進行清理,細小的碎屑不易清理,導致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增大的問題。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半導體芯片分切工藝,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S1、利用自動化分切設備對半導體芯片進行分切加工;
S2、然后通過檢測裝置對對分切后的半導體芯片進行質檢;
S3、質檢完成后的半導體芯片通過運輸設備進行運輸,運輸至包裝設備時,通過包裝設備進行密封包裝。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巖,未經張巖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29823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