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連翹小青柑茶及其制備工藝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111282521.7 | 申請日: | 2021-11-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973952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28 |
| 發(fā)明(設計)人: | 楊獻民;陳惠花 | 申請(專利權)人: | 盧氏縣楊獻民茶業(y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F3/34 | 分類號: | A23F3/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徐暢 |
| 地址: | 472221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連翹 小青柑茶 及其 制備 工藝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連翹小青柑茶及其制備工藝,其制備工藝步驟如下:S1:采摘小青柑和連翹葉;S2:對柑果的表面進行除雜;S3:將柑果內的果肉除去;S4:對果肉進行再次清理和對柑皮進行晾曬;S5:對采摘的連翹葉進行處理;S6:將連翹干葉填充到柑皮內部;S7:最終得到連翹小青柑茶本發(fā)明融合了青柑果的清香甜跟連翹葉的草香味,口感上更清爽甜純,無論冬夏,皆可適當飲用,身心皆宜,且連翹葉當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及各種有益成分,有利于清熱解毒、保護肝臟、抗菌和調節(jié)血壓的功效,屬于老幼皆宜的純天然茶品,具有很好的保健價值和市場價值,并且連翹葉資源廣泛,生產成本低,并且屬于純天然無污染的綠色產品,有利于連翹產業(yè)鏈延伸和推廣。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茶葉制備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連翹小青柑茶及其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
連翹是常用中藥材,也是我國40種大宗藥材品種之一,應用歷史悠久。具有清熱、消腫、散結的功效,是治療外感熱病、熱淋尿閉、瘡瘍腫毒等癥的主藥。近年來,隨著對連翹資源的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連翹葉中連翹苷、連翹脂素、齊墩果酸等活性成分的含量均高于果實,連翹葉還含有豐富的Mg、Zn、Se等人體必需元素,連翹葉提取物具有顯著的體內、體外抗氧化作用及保肝作用。連翹葉在民間作為茶葉飲用也有較長歷史,2017年12月25日,山西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及山西省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聯(lián)合發(fā)布了《食品安全地方標準連翹葉》(DBS14/001-2017),有利于連翹葉的深度開發(fā)和利用。
目前市面上大多數(shù)以連翹葉制備的連翹黑茶為主,通常沿用傳統(tǒng)的黑茶制備方法,口感一般,并且總體含有的有效物質量較少,為此我們提出一種連翹小青柑茶及其制備工藝對連翹產業(yè)鏈進行延伸和推廣。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連翹小青柑茶及其制備工藝,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連翹小青柑茶及其制備工藝,其制備工藝步驟如下:
S1:采摘小青柑和連翹葉;
S2:對柑果的表面進行除雜;
S3:將柑果內的果肉除去;
S4:對果肉進行再次清理和對柑皮進行晾曬;
S5:對采摘的連翹葉進行處理;
S6:將連翹干葉填充到柑皮內部;
S7:最終得到連翹小青柑茶。
作為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S1中,首先采摘每年七月份的小青柑,采摘時保持柑果的完整性,保持柑果外皮無破損,選取重量為50-55克的柑果,采摘每年7月份的連翹葉,采用折采的方式進行采摘。
作為本發(fā)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S2中,將選取好的柑果放置于清洗設備內進行清洗,將柑果表面的塵土和雜質除去,使清洗后的柑果符合食品安全衛(wèi)生的標準。
作為本發(fā)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S3中,將清洗后的柑果取出并將水瀝干,準備挖取工具,通過手工握持挖取工具,在柑果的根蒂處切開一個小圓孔,將柑果內部的果肉掏出,再將除去果肉的柑皮放置于清洗設備中進行清洗。
作為本發(fā)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S4中,將清洗后的柑皮取出瀝干,再對除去果肉的柑皮進行檢查,對內部還殘留有果肉的柑皮內部進行再次清理,確保柑皮內部全部沒有果肉后,再將柑皮放置于清洗設備中進行再次清洗,清洗后的柑皮取出將水瀝干,準備晾曬工具,將柑皮放置于晾曬工具上平鋪開來進行晾曬,將柑皮平鋪成一層進行晾曬,防止柑皮堆疊多層導致晾曬不均勻,并間隔性的對柑皮進行翻動,使柑皮晾曬均勻,并觀察,使柑皮晾曬至半干的程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盧氏縣楊獻民茶業(yè)有限公司,未經盧氏縣楊獻民茶業(y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28252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