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新能源汽車的鋁擠壓型材車身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175381.3 | 申請日: | 2021-10-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313022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2 |
| 發明(設計)人: | 鐘華;陳智家;丁為廣;金有寬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5/20 | 分類號: | B62D25/20;B62D25/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誠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偉敏 |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新能源 汽車 擠壓 車身 結構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新能源汽車的鋁擠壓型材車身結構,包括地板和門檻梁,門檻梁與地板通過鎖鉚和結構膠連接,地板上設有用于固定座椅的橫梁,橫梁與門檻梁通過流鉆螺釘和結構膠連接,地板包括用于布置地毯面、增程電池以及汽車管道的第一地板和用于布置增程油箱的第二地板,第一地板與第二地板焊接,門檻梁為擠壓型成型結構,門檻梁的材料是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新能源汽車的鋁擠壓型材車身結構,實現用于新能源汽車的鋁擠壓型材門檻和具有該截面的鋼鋁混合車身具有減少結構件數量、利于整車輕量化、提升整車的機械性能的功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用于新能源汽車的鋁擠壓型材車身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對汽車的性能、質量、安全等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車身輕量化、鋼鋁混合車身是當前汽車發展的主要方向。相較于傳統的鋼制車身,車身增重嚴重且工藝復雜,不利于整車生產節拍及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的提升。基于此,能夠實現質量更輕、強度更高,且更利于汽車的性能、質量、安全的提升,提高了整車生產節拍及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的鋁擠壓型材門檻截面尤為重要。
現有技術中,傳統車型門檻處使用鋼制結構拼焊而成,導致門檻區域相比鋁擠壓型材增重約30%,不利于整車輕量化,且多個鋼制件拼焊的方式,工藝復雜,夾具、模具數量多、所需車間場地大、供應鏈長、費用高,影響整車生產效率。
例如,一種在中國專利文獻上公開的“用于車輛的門檻梁和具有該門檻梁的車輛”,其公告號CN208585331U,門檻梁適于與車輛的側圍結構相連,并且門檻梁還位于車輛的地板下方并與地板固定,門檻梁包括:外門檻梁;內門檻梁,內門檻梁設置在外門檻梁的內側面上,內門檻梁的底壁包括:低壁段和高壁段,低壁段位于靠近外門檻梁的外側,高壁段位于遠離外門檻梁的內側,低壁段低于高壁段且低壁段與高壁段之間設置有連接型面段,從而使得低壁段的下方形成了由連接型面段遮擋的電池包連接結構安裝空間,低壁段用于與電池包連接結構固定,對電池包提供有效保護,缺點是使用鋼制結構拼焊而成,由內門檻鋼件和外門檻鋼制件組焊成門檻焊接總成,不利于整車輕量化,且多個鋼制件拼焊的方式,工藝復雜,夾具、模具數量多、所需車間場地大、供應鏈長、費用高,影響整車生產效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門檻區域結構件數量多、重量大、機械性能差、
生產效率低的問題,提供了一種用于新能源汽車的鋁擠壓型材車身結構,實現用于新能源汽車的鋁擠壓型材門檻和具有該截面的鋼鋁混合車身具有減少結構件數量、利于整車輕量化、提升整車的機械性能的功能。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新能源汽車的鋁擠壓型材車身結構,包括地板和門檻梁,所述門檻梁與地板通過鎖鉚和結構膠連接,所述地板上設有用于固定座椅的橫梁,所述橫梁與門檻梁通過流鉆螺釘和結構膠連接,所述地板包括用于布置地毯面、增程電池以及汽車管道的第一地板和用于布置增程油箱的第二地板,所述第一地板與第二地板焊接,所述門檻梁為擠壓型成型結構,所述門檻梁的材料是鋁。為匹配地毯面、增程電池、汽車管道以及增程油箱的布置,將地板分為前段的第一地板和后端的第二地板,前段和后段使用點焊加焊接密封的連接方式,確保前后段連接可靠性和密封性,門檻梁通過鎖鉚和結構膠固定在地板上,橫梁用于固定座椅,橫梁與門檻梁通過流鉆螺釘和結構膠連接,重新構造了門檻的結構形式,使用了鋁擠壓型材結構,減少了車身結構件數量,提升了整車精度,通過對型材截面和料厚的合理設計,使車身抗扭抗彎能力提升10%,重量減少30%,在碰撞中能夠相比鋼制結構多吸收50%的能量,且不需要進行防銹處理;通過鋁擠壓型材結構、流鉆螺釘、鎖鉚及結構膠的匹配使用,使得新能源汽車的鋼鋁混合車身滿足側圍、地板、座椅橫梁、電池包等安裝強度的需要,在車身性能、質量、安全等前提下,有效提升整車的機械性能、減少結構件數量、利于整車輕量化且更加環保。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17538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支承和支承裝置
- 下一篇:用于對鑄造金屬物體中的孔隙分布進行預測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