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復合微生物菌劑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111152902.3 | 申請日: | 2021-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81764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21 |
| 發(fā)明(設計)人: | 劉文波;秦春秀;繆衛(wèi)國;林春花;李瀟;陳代朋 | 申請(專利權)人: | 海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C12N1/14;A01N63/22;A01N63/23;A01N63/38;A01P3/00;C12R1/07;C12R1/885 |
| 代理公司: | 海南漢普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6003 | 代理人: | 麥海玲 |
| 地址: | 570100 海*** | 國省代碼: | 海南;4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復合 微生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復合微生物菌劑,按照細胞數量計,原料主料包括5?15份的貝萊斯芽孢桿菌HAB?2、1?5份的貝萊斯芽孢桿菌HN?2、1?3份的蘇云金芽孢桿菌和1?3份的哈茨木霉。還包括輔料,所述主料與輔料的重量配比為10?30:1,所述輔料包括0.01?0.05重量份的尿素、0.01?0.02重量份的表面活性劑。本申請還公開了上述復合微生物菌劑的制備方法。本申請所述的復合微生物菌劑,能夠防治黃瓜炭疽病、綠橙炭疽病、魚尾葵炭疽病、苦瓜炭疽病、火龍果軟腐病和結球甘藍軟腐病等多種植物炭疽病和軟腐病,顯著降低其發(fā)病率。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生防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復合微生物菌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炭疽病主要發(fā)生在植物葉片上,常常為害葉緣和葉尖,嚴重時,使大半葉片枯黑死亡。發(fā)病初期在葉片上呈現(xiàn)圓形、橢圓形紅褐色小斑點,后期擴展成深褐色圓形病斑,大小為1至4毫米,中央則由灰褐色轉為灰白色,而邊緣則呈紫褐色或暗綠色,有時邊緣有黃暈,最后病斑轉為黑褐色,并產生輪紋狀排列的小黑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盤。在潮濕條件下病斑上有粉紅色的黏孢子團。嚴重時一個葉片上有十多個至數十個病斑,后期病斑穿孔,病斑多時融合成片導致葉片干枯。病斑可形成穿孔,病葉易脫落。炭疽病發(fā)生在莖上時產生圓形或近圓形的病斑,呈淡褐色,其上生有輪紋狀排列的黑色小點。發(fā)生在嫩梢上的病斑為橢圓形的潰瘍斑,邊緣稍隆起。
炭疽病的病原菌因不同植物,其病原菌有所不同。主要由半知菌亞門、腔孢綱、黑盤孢目、炭疽菌屬(Colletotrichum)中的真菌引起,如黑線炭疽菌,膠孢炭疽菌,尖孢炭疽菌。有性階段為子囊菌亞門、核菌綱、球殼目、小叢殼屬真菌,圍小叢殼Glomerellacingulata(Stonem.)等等。
病菌以分生孢子附于種子表面或以菌絲潛伏在種子內越冬,播種帶菌種子便能引起幼苗發(fā)病;病菌還能以菌絲或分生孢子盤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成為下一季發(fā)病的初侵染菌源。越冬后長出的分生孢子通過風雨濺散、昆蟲或淋水而傳播,條件適宜時分生孢子萌發(fā)長出芽管,從寄主表皮的傷口侵入,在傷口或細胞間吸收營養(yǎng),分泌果膠酶分解寄主細胞的中膠層,使寄主細胞離散。初侵染發(fā)病后又長出大量新的分生孢子,傳播后可頻頻進行再侵染。
軟腐病主要由歐氏桿菌屬細菌和根霉屬真菌引起,常因伴隨的雜菌分解蛋白膠產生吲哚而發(fā)生惡臭;由黑根霉引起的軟腐病在病組織表面生有灰黑色霉狀物,是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病斑成片狀由葉柄向上擴展,終使葉球由外向內,不斷腐爛;由根部向上擴展時,葉球則由內向外腐爛,呈乳黃色爛泥狀,有臭味。
軟腐病病菌主要隨同病株和病殘體在土壤、堆肥、菜窖或留種株上越冬,也可在黃條跳甲等蟲體內越冬。借助昆蟲、灌溉水及風雨沖濺,從植株傷口侵入,在傷口或細胞間吸收營養(yǎng),分泌果膠酶分解寄主細胞的中膠層,使寄主細胞離散。
發(fā)明內容
鑒以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能夠防治炭疽病和軟腐病的復合微生物菌劑,以適用于多種植物。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
一種復合微生物菌劑,按照細胞數量計,原料主料包括5-15份的貝萊斯芽孢桿菌HAB-2、1-5份的貝萊斯芽孢桿菌HN-2、1-3份的蘇云金芽孢桿菌和1-3份的哈茨木霉。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原料還包括輔料,所述主料與輔料的重量配比為10-30:1,所述輔料包括0.01-0.05重量份的尿素、0.01-0.02重量份的表面活性劑。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表面活性劑為Tween20或Tween80。
尿素對表皮細胞的角質層有軟化作用,可以加速微生物代謝產物的滲入;Tween20或Tween80可降低液滴表面張力,增加葉面的附著性,延長滯留時間,促進微生物的代謝產物的葉面吸收;進而本申請輔料促進了微生物代謝產物對病原菌的殺滅作用,從而達到對病害的有效防治。
一種上述復合微生物菌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海南大學,未經海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15290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