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物體識別的簡易缺陷檢測方法和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152247.1 | 申請日: | 2021-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920075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11 |
| 發明(設計)人: | 招嘉煥;陶洋;陳小軍;黃章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魯邦通物聯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T7/00 | 分類號: | G06T7/00;G06T7/12;G06T7/13;G06T5/30;G06V20/20;G06V20/62;G06V10/774;G06V10/764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科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467 | 代理人: | 羅嘯秋 |
| 地址: | 511356 廣東省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物體 識別 簡易 缺陷 檢測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屬于圖像識別領域,公開了一種基于物體識別的簡易缺陷檢測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通過攝像頭獲得總圖像;所述總圖像中具有待識別的物體;步驟2:通過AI算法訓練并識別出總圖像中物體的類型和邊界,并按照邊界將物體的圖像從總圖像中分離;步驟3:通過語義分割算法對物體的圖像進行處理,得到物體的輪廓;步驟4:根據物體的輪廓旋轉物體的圖像的角度,使圖像中的物體的角度按照預設角度布置;步驟5:根據物體上各零部件的特征,從物體的圖像中將含該特征的零件進行識別,得到檢測結果。該方法通過結合傳統計算機圖形學和AI算法,充分發揮2種方式的優點,互補各自的缺點,通過較小的算力,快速得到缺陷的檢測結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圖像識別領域,具體為一種基于物體識別的簡易缺陷檢測方法和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通過圖像方式,進行缺陷檢測的,主要有2種方式。
通過灰度、膨脹、縮放、裁剪、變形等常見計算機圖形學操作,從而得到物體表面上的特征,根據特征來判斷是否存在缺陷。
存在以下不足和缺點:
1、無法確定整個物體的邊界。
如果不能確定物體的邊界,則無法區分是否全部特征都能拍取到,也無法定位圖片上需要哪里進行圖像操作和缺陷檢測。
如果通過治具固定方式,則費用高,而且每次的操作時間增加。也不適合批量物體同時檢測。
如果通過貼標簽、找特征的方式,進行物體定位。操作性不強,很多設備本身不帶標簽。而且如果2類物體相似程度較高,也無法進行有效區分。
2、無法區分是什么物體,只能是通過簡單的形狀或者顏色來進行判斷。
如果是其他的物體有一定相似的誤入鏡頭,就會誤判。
3、因為區分不出具體物體類別,因此也不能自動將結果與物體進行關聯,只能通過人工選擇。不利于不同類型的物體復用系統。比如物體1需要檢測的是USB接口是否有缺陷,物體2是檢測LED燈是否焊接好,物體3是要檢測天線是否安裝。這些場合就需要先行選擇物體類別,再進行檢測。
但是計算機圖形學的優點,則是對運行環境的算力,沒有要求。
4、無法確定物體的偏移角度,如果旋轉角度較大,所有對于參考坐標將失效。
用AI進行物體缺陷的檢測正在大量興起,有效的改善圖形學的缺點。
存在以下不足和缺點:
1、對運行環境有一定算力要求
目前分類和圖像識別算法種類繁多,全部都需要進行卷積、池化、激活等運算。對應精準度較高的算法,要求的算力也較高,否則無法進行實時性的檢測。
2、圖像輸入尺寸有要求
AI算法對輸入的尺寸要要求,一般是訓練前確定的。尺寸過大,雖然能找到微小的物體,但是訓練和推理時間很大,需要算力較高設備才能實時運行。
尺寸過小,雖然性能提升上來,但是對于體積較小的物體無法識別。目前一般是200X200~600X600的范圍,即使分辨率達到600X600,一張拍攝圖片縮小分辨率后,對于在其物體表面的缺陷,同時也被縮小了。如果需要判斷細微的缺陷,將面臨很大困難。
3、識別的物體是需要先確定的
比如LED燈,形狀各異,而且周圍有不同的焊接物。這就需要在數據集標注時候,花費很大量的工作,不去勾選其他器件,只保留LED器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魯邦通物聯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州魯邦通物聯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15224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