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轉軸雙軸承支撐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108194.3 | 申請日: | 2021-09-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79021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14 |
| 發明(設計)人: | 王秋菊;邢彬;楊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發沈陽發動機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F16C35/12 | 分類號: | F16C35/12;F16C33/66;F16C33/72;F16J15/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郭鵬鵬 |
| 地址: | 110015 ***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轉軸 軸承 支撐 結構 | ||
本申請屬于發動機主軸支撐設計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轉軸雙軸承支撐結構,包括:轉軸;滾珠軸承,套接在轉軸上;滾棒軸承,套接在轉軸上;軸承支座,其上具有滾珠軸承支撐圈、滾棒軸承支撐圈;其中,滾珠軸承支撐圈套接在滾珠軸承上,連接在軸承支座上具有較小的剛度,其內壁具有凸出部位;滾棒軸承支撐圈套接在滾棒軸承上,連接在軸承支座上具有較大的剛度,其上部分構成滾棒軸承的外圈;定位螺帽,螺接在滾珠軸承支撐圈內,與滾珠軸承支撐圈內壁上的凸出部位配合夾緊滾珠軸承的外圈。
技術領域
本申請屬于發動機主軸支撐設計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轉軸雙軸承支撐結構。
背景技術
發動機主軸上軸承承受較高的載荷,為提高發動機主軸上軸承的壽命,在其上多采用滾珠軸承、滾棒軸承并列的軸承支撐形式。
當前,發動機主軸上的滾珠軸承多采用彈性支座進行支撐,以使滾珠軸承主要承受軸向力,且可提高轉子的臨界轉速,使轉子具有較高的裕度;發動機主軸上的滾棒軸承多采用剛性支座進行支撐,以使滾棒軸承主要承受徑向力,該種支撐結構形式簡單,但缺少對轉子振動系統的阻尼作用,不能夠有效抑制發動機的振動,此外,多是采用側噴潤滑油的形式對滾珠軸承、滾棒軸承進行潤滑冷卻,受限于空間結構難以布置相關的部件,且潤滑油浪費嚴重,使用效率低下。
鑒于上述技術缺陷的存在提出本申請。
需注意的是,以上背景技術內容的公開僅用于輔助理解本發明的發明構思及技術方案,其并不必然屬于本專利申請的現有技術,在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上述內容在本申請的申請日已經公開的情況下,上述背景技術不應當用于評價本申請的新穎性和創造性。
發明內容
本申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轉軸雙軸承支撐結構,以克服或減輕已知存在的至少一方面的技術缺陷。
本申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轉軸雙軸承支撐結構,包括:
轉軸;
滾珠軸承,套接在轉軸上;
滾棒軸承,套接在轉軸上;
軸承支座,其上具有滾珠軸承支撐圈、滾棒軸承支撐圈;其中,滾珠軸承支撐圈套接在滾珠軸承上,連接在軸承支座上具有較小的剛度,其內壁具有凸出部位;滾棒軸承支撐圈套接在滾棒軸承上,連接在軸承支座上具有較大的剛度,其上部分構成滾棒軸承的外圈;
定位螺帽,螺接在滾珠軸承支撐圈內,與滾珠軸承支撐圈內壁上的凸出部位配合夾緊滾珠軸承的外圈。
根據本申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上述的轉軸雙軸承支撐結構中,軸承支座上具有支撐環;
滾珠軸承支撐圈位于支撐環內側,與支撐環間通過支臂連接,該支臂具有較小的剛度;
滾棒軸承支撐圈凸出于支撐環外部,與支撐環間通過支臂連接,該支臂具有較大的剛度。
根據本申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上述的轉軸雙軸承支撐結構中,還包括:
支撐座,其上具有支撐孔;
支撐孔套接在滾棒軸承支撐圈上,與滾棒軸承支撐圈之間形成有環形縫隙;環形縫隙內填充油液。
根據本申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上述的轉軸雙軸承支撐結構中,支撐座連接在軸承支座上。
根據本申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上述的轉軸雙軸承支撐結構中,支撐座內具有注油通道;
注油通道一端延伸至環形縫隙,另一端延伸至支撐座的外表面,該端設置有注油嘴。
根據本申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上述的轉軸雙軸承支撐結構中,支撐孔、滾棒軸承支撐圈間形成有兩道環形密封槽;環形縫隙位于兩道環形密封槽之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發沈陽發動機研究所,未經中國航發沈陽發動機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10819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燃料棒下端塞自動定位機構及繞絲焊接系統
- 下一篇:一種工業設計用輔助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