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青桑柑普茶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107430.X | 申請日: | 2021-09-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82673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24 |
| 發明(設計)人: | 賀新義 | 申請(專利權)人: | 賀新義 |
| 主分類號: | A23F3/14 | 分類號: | A23F3/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15900 湖南省常***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青桑柑普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茶葉領域,尤其是一種青桑柑普茶的制備方法,針對現有的茶葉中的成分不具備藥用價值,養生效果差,其中的營養物質較少,并且大多數的茶味道偏苦,香味不足,很多人難以接受,進而無法堅持長期飲用的問題,現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以下步驟:S1、將新鮮的小青柑洗凈,晾曬,除去表皮的多余水分,在青柑的果蒂出處平切一刀,得到柑皮蓋,將青柑內部的果肉挖出,備用,本發明中,通過添加青錢柳、桑葉和普洱,進而使得產品具有消炎止痛、降低血糖、減肥清脂、降低血粘、養胃、降血脂、減肥的功效,養生效果好,通過將茶葉放入青柑內部并添加少量青柑汁,可以中和茶葉的苦味,進而可以使得茶葉口感更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茶葉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青桑柑普茶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茶葉源于中國,茶葉最早是被作為祭品使用的。但從春秋后期就被人們作為菜食,在西漢中期發展為藥用,西漢后期才發展為宮廷高級飲料,普及民間作為普通飲料那是西晉以后的事。發現最早人工種植茶葉的遺跡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遺址,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飲茶始于中國,葉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可以用開水直接泡飲,依據品種和制作方式以及產品外形分成六大類。依據季節采制可分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種毛茶或精制茶葉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為花茶、緊壓茶、萃取茶、藥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飲料等。
隨著生活條件變好,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養身,現有的茶葉中的成分不具備藥用價值,養生效果差,其中的營養物質較少,并且大多數的茶味道偏苦,香味不足,很多人難以接受,進而無法堅持長期飲用,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所以我們提出一種青桑柑普茶的制備方法,用以解決上述所提到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茶葉中的成分不具備藥用價值,養生效果差,其中的營養物質較少,并且大多數的茶味道偏苦,香味不足,很多人難以接受,進而無法堅持長期飲用,不能養生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青桑柑普茶的制備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青桑柑普茶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將新鮮的小青柑洗凈,晾曬,除去表皮的多余水分,在青柑的果蒂出處平切一刀,得到柑皮蓋,將青柑內部的果肉挖出,備用,在青柑的果臍處切一刀,保證青柑不會輕易傾倒;
S2、將處理后的青柑和柑皮蓋放入臭氧水中進行消毒,再次清洗干凈后,晾曬后封裝陳化;
S3、將青錢柳、桑葉和普洱混合均勻,青錢柳、桑葉和普洱的大小基本保持一致;
S4、將取出的果肉榨汁,濾出多余的殘渣,得到青柑汁;
S5、將青錢柳、桑葉和普洱的混合物放入青柑內,在放入過程中不斷滴入青柑汁,使得青柑汁被混合物吸收;
S6、蓋上青柑蓋,青柑蓋擠壓青柑內部的茶葉并伸入青柑內部,由于青柑蓋比青柑所開的圓形孔大,所以青柑蓋會卡在青柑內部,保證茶葉不會掉出;
S7、將裝有茶葉的青柑在低溫環境下靜置定型;
S8、將青柑在高溫環境下完全烘干,經過包裝后,在自然環境下陳化,得到產品。
優選地,所述步驟S1中青柑果蒂處的切割位置為青柑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處,便于后續將青柑蓋伸入青柑內部,保證茶葉不會掉出。
優選地,所述步驟S1中青柑的重量為50-55g,需選取外形圓潤,表皮未破損的青柑,可以保證產品外形的美觀。
優選地,所述步驟S2中臭氧水的濃度為5-10mg/L。
優選地,所述步驟S3中青錢柳、桑葉和普洱以1:1:1的比例均勻混合,便于吸收。
優選地,所述步驟S5中的青柑汁的滴入量為5-10ml,中和茶葉的味道,口感更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賀新義,未經賀新義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10743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