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單側偏心輪的兩級增力式電子機械制動執行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066942.6 | 申請日: | 2021-09-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79022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14 |
| 發明(設計)人: | 楊坤;聶孟穩;王杰;邵長江;張學義;初鏞坤;王中偉;陳立智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F16D55/226 | 分類號: | F16D55/226;F16D65/18;F16D65/22;F16D65/092;F16D65/095;F16D65/00;F16H37/12;F16H57/02;F16H53/02;F16C3/22;F16D121/24;F16D121/26;F16D121/14;F1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5086 山東省淄***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偏心輪 兩級 增力式 電子機械 制動 執行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單側偏心輪的兩級增力式電子機械制動執行器,主要由安裝基體、電機、滾珠絲杠副、齒條、齒扇、偏心輪、制動鉗等組成;制動時,電機軸旋轉,通過滾珠絲杠副將旋轉運動轉化為直線運動,帶動齒條向下運動;當齒條向下運動時,通過齒扇帶動偏心輪繞旋轉軸順時針旋轉,偏心輪通過滾針軸承推動后制動襯片底座向前運動,通過后制動襯片導向柱、后制動襯片安裝底板帶動后制動襯片壓向制動盤,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帶動執行器反向運動,使前制動襯片壓向制動盤,從而對整車施加制動力,通過調節電機力矩可調節制動力的大小,該方案可為傳統制動系統和主動制動系統提供解決方案。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汽車制動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單側偏心輪的兩級增力式電子機械制動執行器。
背景技術
制動系統作為直接影響汽車行駛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就是各大汽車公司研究的熱點;如文獻《輕型汽車電子機械制動及穩定性控制系統研究》(楊坤.輕型汽車電子機械制動及穩定性控制系統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9)所述,電子機械制動作為新興的制動系統,摒棄了真空助力器、液壓管路等體積較大的部件,使得整車底盤布置更簡單、更靈活,更具有壓力調節速度快、精確,能夠顯著提高整車制動性能的優點。
除了具有提高傳統汽車制動安全方面的優勢外,電子機械制動還能有效解決新能源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對制動系統的要求;如文獻《基于EMB的解耦式制動能量回收系統研究》(楊坤,高松,王杰,等.基于EMB的解耦式制動能量回收系統研究[J].汽車工程,2016,38(8):1072-1079.)所述,電子機械制動系統可以滿足解耦式制動能量回收系統對制動踏板感覺及車輪制動力精確獨立調節的需求,并可實現主動制動功能,因此研究電子機械制動系統對提高電動車的經濟性,并促進汽車的電動化和智能化具有重要意義,這也使其再次成為汽車制動系統研究關注的對象。
我國目前電子機械制動尚處于研究階段,如何在滿足整車制動需求的前提下,有效減小電子機械制動執行器的體積和質量成為影響其普及應用的關鍵,針對此問題發明人提出了多種解決方案,例如《一種基于旋轉電機和滾珠絲杠的單向雙級增力式電子機械制動執行器》(楊坤,王杰,陳玉,等.一種基于旋轉電機和滾珠絲杠的單向雙級增力式電子機械制動執行器[P].ZL 201910996697.5)等,但通過進一步的研究發現,上述方案特別適用于制動系統安裝空間沿車輛坐標系Z軸方向較小,而沿車輛坐標系Y軸方向較大的情況,否則,容易與其他部件產生干涉,為此,本發明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一種新的電子機械制動執行器結構,該電子機械制動執行器可在不增大機構沿車輛坐標系Z軸方向尺寸的前提下,有效減小機構沿車輛坐標系Y軸方向的尺寸,從而進一步提升其裝車適應性,另外,本發明也可以有效減小電子機械制動執行器的體積和重量,尤其可以滿足大型車輛制動力需求大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單側偏心輪的兩級增力式電子機械制動執行器,其特征在于:
電機(1)為旋轉電機,電機軸(30)上設有外花鍵。
電子機械制動執行器的安裝基體包括第一側板(3)、頂板(4)、第二側板(20)、底板(24)、第三側板(25)、后板(31)、前板(34)。
頂板(4)、第二側板(20)、底板(24)均為長方體結構。
底板(24)的左端面與第二側板(20)的左端面共平面,底板上端面(G3)與第二側板(20)的下端面共平面且固定連接,底板(24)的左端面平行于底板右端面(G2),第二側板(20)的左端面平行于第二側板右端面(B3)。
底板前端面(G1)與前板前端面(C2)共平面,底板上端面(G3)與前板(34)的下端面共平面且固定連接,前板(34)的下端面平行于前板上端面(C1),前板(34)的后端面平行于前板前端面(C2)。
底板(24)的后端面與后板(31)的后端面共平面,底板上端面(G3)與后板(31)的下端面共平面且固定連接,后板(31)的下端面平行于后板上端面(F1),后板(31)的后端面平行于后板前端面(F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理工大學,未經山東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06694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