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體側部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026128.1 | 申請日: | 2021-09-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35485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06 |
| 發明(設計)人: | 根井干仁;宮原浩二 | 申請(專利權)人: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2D25/16 | 分類號: | B62D25/16;B62D25/18;B62D2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鄭樂;臧建明 |
| 地址: | 日本東京港區南青山2***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體 結構 | ||
本發明提供一種車體側部結構,可有關車輛的外觀性的設計而提高自由度。車體側部結構包括前擋泥板(12)、側邊梁飾件(14)及空力管路(15)。前擋泥板在第一輪拱部(24)的下方具有擋泥板凹部(23)。側邊梁飾件具有:第二輪拱部(31),相對于擋泥板凹部在車寬方向外側空開間隔地對峙,且與第一輪拱部的后端(24a)對峙。空力管路介于第二輪拱部與擋泥板凹部之間。第二輪拱部隨著從側邊梁飾件的前端部向上方延長至上緣(31a),車體前后方向的寬度逐漸減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車體側部結構。
背景技術
作為車體側部結構,例如已知有下述結構,即:在輪拱護罩(wheel archprotector)與擋泥板(fender)之間形成空力管路,空力管路的前端部在輪罩(wheelhouse)的內部開口,空力管路的后端部在車體側面的外部開口。根據車體側部結構,輪罩的內部經由空力管路而與車體側面的外部連通。因此,可通過空力管路使輪罩內的空氣流至車體側面的外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美國專利第9821860號說明書
發明內容
[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
但是,專利文獻1的車體側部結構中,輪拱護罩的后緣(即空力管路的后端部)限定于沿著輪拱的、均勻寬度的帶體的鉛垂線。因此,例如有關車輛的外觀性的設計而自由度受到限制,從所述觀點來看尚留有改良的余地。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車體側部結構,可有關車輛的外觀性的設計而提高自由度。
[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
為了解決所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以下的技術手段。
(1)本發明的車體側部結構包括:擋泥板(例如實施方式的前擋泥板12),在第一輪拱部(例如實施方式的第一輪拱部24)的下方具有凹部(例如實施方式的擋泥板凹部23);側邊梁飾件(例如實施方式的側邊梁飾件14),在前端部(例如實施方式的前端部14a)具有第二輪拱部(例如實施方式的第二輪拱部31),所述第二輪拱部相對于所述凹部在車寬方向外側空開間隔地對峙,且與所述第一輪拱部中的至少后端(例如實施方式的后端24a)對峙;管路(例如實施方式的空力管路15),介于所述第二輪拱部與所述凹部之間,從所述第二輪拱部的前緣(例如實施方式的前緣31b)連通至后緣(例如實施方式的后緣31e、后緣31g),所述第二輪拱部與所述第一輪拱部一起形成輪拱(例如實施方式的輪拱32),且隨著從所述側邊梁飾件的所述前端部向上方延長至上緣(例如實施方式的上緣31a),車體前后方向的寬度(例如實施方式的拱寬W1)逐漸減小。
根據所述結構,在側邊梁飾件的前端部一體地形成有第二輪拱部。此外,第二輪拱部以與第一輪拱部中的至少后端對峙的方式延長。所述延長的長度也自由地超過實施方式的長度,例如也可將第二輪拱部延長至第一輪拱部的前端附近。通過在側邊梁飾件的前端部一體地形成第二輪拱部,從而可在各種長度的第二輪拱部與凹部之間配置各種尺寸、形狀的空力管路。
而且,對于第二輪拱部,隨著從側邊梁飾件的前端部向上方延長至上緣而使車體前后方向的寬度逐漸減小。例如,若將第二輪拱部的前緣設為沿著輪拱的垂直的線,則可使后緣在側面觀看時隨著從第二輪拱部的上緣朝向下方而向車體后方傾斜。這樣,通過使第二輪拱部的后緣傾斜,從而第二輪拱部的后緣不限定于鉛垂。因此,可任意地改變第二輪拱部的后緣的傾斜。由此,可有關車輛的外觀性的設計而提高自由度。
關于所述傾斜,可使相對于地面的傾斜角度變化,而且,可不限于直線而使曲線的曲率變化,或將直線與曲線組合,可進一步實現富于設計感的設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未經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02612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