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管段內零件焊接組合的處理方法、系統、設備及存儲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021924.6 | 申請日: | 2021-09-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70501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26 |
| 發明(設計)人: | 楊義干;朱煜;李吉;朱泳;羌衛東;年華遠;崔光潤;唐能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G06F30/17;G06Q50/04;G06T1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華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張燕 |
| 地址: | 201913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管段 零件 焊接 組合 處理 方法 系統 設備 存儲 介質 | ||
1.一種管段內零件焊接組合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創建管段內焊縫模型;
基于管段內焊縫模型,將管段內零件的焊接進行預分組,形成包括自動角接焊預分組、自動對接焊預分組的預分組的對象;
分別依據預創建的角接焊標準模型和對接焊標準模型,判斷自動角接焊預分組和自動對接焊預分組是否可以實際成組;若所述自動角接焊預分組和所述自動對接焊預分組可以實際成組,則輸出分組結果,并于所述管段內焊縫模型上標示焊縫的施工工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段內零件焊接組合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創建管段內焊縫模型的步驟之前,所述管段內零件焊接組合的處理方法還包括:
基于管段內零件之間的連接形式、連接形態、分組屬性創建管段模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管段內零件焊接組合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創建管段內焊縫模型的步驟包括:
從所述管段模型中提取連接方式為角接焊和對接焊的連接點,于所述連接點處添加焊縫,并于所述焊縫上記錄該焊縫連接的零件,以形成管段內焊縫模型;所述管段內焊縫模型包括角接焊焊縫模型和對接焊焊縫模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管段內零件焊接組合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將管段內零件的焊接預分組,形成自動角接焊預分組的步驟包括:
于所述角接焊焊縫模型中提取焊縫兩端零件的模型;
若提取到的零件的模型為管子和端部連接類型的零件時,則將包含管子和端部連接類型、且連接方式為角接焊的零件定義為自動角接焊預分組。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管段內零件焊接組合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據預創建的角接焊標準模型判斷自動角接焊預分組是否可以實際成組的步驟包括:
依據預創建的角接焊標準模型,判斷所述自動角接焊預分組中管子與管路零件相接的一端是否存在余量;若否,則繼續下一步驟;若是,則表示不可以成組;
判斷管子與零件相接的直線段上,是否存在套設型零件;若是,則表示該管子的端部不能先焊接,則表示不可以成組;若否,則表示該管子的端部可以焊接,則表示可以成組。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管段內零件焊接組合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將管段內零件的焊接預分組,形成自動對接焊預分組的步驟包括:
在管段內以直線段長度較長的一端為起點;
從該起點開始,以此查找對應的對接焊焊縫模型;
從所述對接焊焊縫模型中提取焊縫兩端零件的模型;
將焊縫兩端零件的模型,形成為分組,若兩個分組中都包含同一管路零件,則選取靠近所述起點的分組,刪除另一分組;
若創建到的分組為管子和端部連接類型且連接方式為對接焊的零件,或包含自動角接焊預分組和端部連接類型且連接方式為對接焊的零件時,將該分組定義為一級自動對接焊預分組;
于所述對接焊焊縫模型中提取未焊接的對接焊縫模型;
若該對接焊縫模型的兩端分組都是一級自動對接焊預分組時,將該兩端分組定義為二級自動對接焊預分組。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管段內零件焊接組合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據預創建的對接焊標準模型,判斷自動對接焊預分組是否可以實際成組的步驟包括:
于所述自動對接焊預分組中,以焊縫特征創建坐標系;其中,以焊縫的幾何中心為坐標原點,以焊縫輪廓的法向方向為X軸;
在所述坐標系中,當判定一級自動對接焊預分組中只有一個零件的端點在該X軸上,且端點距焊縫平面距離小于對接焊標準模型中導軌距離,端點距X軸垂直距離小于對接焊標準模型中焊架高度時,表示該一級自動對接焊預分組成立;
當判定二級自動對接焊預分組中存在兩個出現在X軸上的端點時,表示該二級自動對接焊預分組成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021924.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