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棒材直線度在線檢測裝置及其在線檢測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110951943.2 | 申請日: | 2021-08-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4698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21 |
| 發(fā)明(設計)人: | 張占柱;曹順輝;葛臺代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科萊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3/00 | 分類號: | B21D3/00;B21D45/00;B21C51/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霍健蘭 |
| 地址: | 528311 廣東省佛山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直線 在線 檢測 裝置 及其 方法 | ||
本發(fā)明涉及棒材檢測技術領域,具體提供了一種棒材直線度在線檢測裝置及其在線檢測方法;其中在線檢測裝置包括底座、擋料裝置、若干固定支撐梁、浮動檢測梁、位移傳感模塊和控制器;各個固定支撐梁分別與底座連接,所有固定支撐梁共同形成落料斜面;擋料裝置位于落料斜面的上方;各個浮動檢測梁并排布設;各個浮動檢測梁分別與固定支撐梁可上下滑動連接,且浮動檢測梁與固定支撐梁之間設有彈性元件;浮動檢測梁的上端面高于固定支撐梁的上端面。該在線檢測裝置充分利用設備出料處與落料區(qū)域之間的空間,結構緊湊,在落料的同時實現對棒材直線度的在線檢測,節(jié)省檢測時間和提高加工效率,檢測準確度高。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棒材檢測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棒材直線度在線檢測裝置及其在線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在棒材矯直作業(yè)中,針對一些要求較高的產品,需要對矯直后的棒材進行直線度檢測以確保棒材具有良好的直線度;如果直線度不合格則需要進行再次矯直。
目前常見的測量直線度的方法,主要有:1)人工目測;2)利用平尺或者百分表等工具進行人工測量;3)將矯直后的棒材轉移到專門的直線度測量裝置進行測量。前兩種檢測方法過度依賴于工人的經驗,而且對于彎曲度不是很明顯的部位,肉眼很難分辨,容易漏檢,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很難保證。第三種方法相比前兩種檢測方法較為可靠,往往會采用一些接觸式或者非接觸式的傳感器對待測棒材外形數據進行采集,但此種方法檢測過程較為繁瑣,比較費時,且需額外成本投入,不適用于矯直節(jié)奏快并對自動化程度要求較高的場合。上述三種方法只適用于離線檢測,且很難做到全長范圍內的直線度檢測,影響了生產的連續(xù)性和生產率,而且離線檢測不能及時反映矯直質量,導致廢品率增加。此外,也有在矯直機出口附近設置的在線直線度測量裝置,但因檢測方法差異導致檢測效果并不理想。
針對以上問題,需要設計一種棒材直線度檢測裝置及方法,來現實棒材全長直線度的在線自動檢測,從而提高矯直生產效率和成品檢測準確率,降低工人勞動強度。
發(fā)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點與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棒材直線度在線檢測裝置及其在線檢測方法;該在線檢測裝置充分利用設備出料處與落料區(qū)域之間的空間,結構緊湊,在落料的同時實現對棒材直線度的在線檢測,節(jié)省檢測時間和提高加工效率,檢測準確度高。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棒材直線度在線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用于在棒材落料過程中擋設于棒材落料方向前方、以限定棒材落料速度的擋料裝置;
用于承托棒材滾動落料的若干固定支撐梁;
用于在棒材重力作用下作上下浮動、數量與固定支撐梁相同的浮動檢測梁;
用于分別檢測各個浮動檢測梁上下浮動位移的位移傳感模塊;
以及控制器;
各個固定支撐梁分別與底座連接,所有固定支撐梁共同形成落料斜面;擋料裝置位于所述落料斜面的上方;各個浮動檢測梁并排布設,且相鄰浮動檢測梁之間存在間距;各個浮動檢測梁分別與固定支撐梁可上下滑動連接,且浮動檢測梁與固定支撐梁之間設有彈性元件以實現浮動檢測梁彈性復位;浮動檢測梁的上端面高于固定支撐梁的上端面;所述浮動檢測梁和落料方向之間存在夾角α;所述控制器分別與擋料裝置和位移傳感模塊信號連接。
本發(fā)明在線檢測裝置的工作原理是:棒材在落料斜面上滾動下落;在棒材滾動下落過程中,擋料裝置擋設在棒材落料方向前方,使棒材中心軸保持與落料方向垂直,并限定棒材落料速度;由于浮動檢測梁與落料方向之間存在夾角α,因此棒材與浮動檢測梁接觸軌跡為繞棒材的螺旋線;在棒材壓力作用下,各個浮動檢測梁分別貼合接觸軌跡隨著棒材彎曲程度作不同的上下浮動,彈性元件可確保浮動檢測梁保持與棒材貼合,位移傳感模塊獲取各個浮動檢測梁上下浮動位移,從而檢測棒材的直線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科萊博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東科萊博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5194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