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精準稱重的重量校準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946518.4 | 申請日: | 2021-08-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9352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10 |
| 發明(設計)人: | 叢海旭;焦振唐;鄭明遠;王衍灃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安普測控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T7/73 | 分類號: | G06T7/73;G06T7/13;G06T7/62;G01G23/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翔石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816 | 代理人: | 李勇 |
| 地址: | 518117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坪地街道***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精準 稱重 重量 校準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精準稱重的重量校準方法,該方法包括利用監控裝置實時獲取待稱量物體在載物臺上的第一圖像;基于第一圖像中待稱量物體放置在載物臺上的位置確定實際位置與目標位置的偏離度,以實際偏離度設置第一修正系數;在通過轉換單元對載物臺上的傳感器陣列的實際信號進行轉換時,利用第一修正系數對實際信號進行修正,獲取第一修正值;將第一修正值作為待顯示值進行顯示,待顯示值為待測量物體的重量,通過第一修正系數表現待稱量物體偏離載物臺的中心位置的程度,然后將對基準信號的影響進行修正,使得經過修正的信號值能夠相當于待稱量物體置于載物臺的中心,有效修正位置偏移產生的誤差,實現重量的精準測量,提高測量精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稱量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精準稱重的重量校準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化工業迅猛發展,精準測量在各個行業均有應用,在測量精度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測量是基友測量儀器完成測量的,且不同的測量儀器的測量范圍是有限的,卻精度也是有限的,如以砝碼為基本單位時,測量的精度近為1g,對于小于1g的重量則無法進行進一步精準測量,因此各種測量儀器具有局限性。
為了克服這種局限性,電子稱則應運而生,電子稱是采用電子壓感技術,即根據傳感元件對不同的壓力產生的變化效應轉換得到重量數據。其實際獲得的測量數據更為精準,但是電子稱對于環境、平衡均會對最后的顯示示數產生影響,使得測量的重量并不精準,影響測量精度。
發明內容
為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精準稱重的重量校準方法,可以解決測量精度不高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精準稱重的重量校準方法,包括:
利用監控裝置實時獲取待稱量物體在載物臺上的第一圖像;
基于所述第一圖像中待稱量物體放置在載物臺上的位置確定實際位置與目標位置的偏離度,以實際偏離度設置第一修正系數;
在通過轉換單元對載物臺上的傳感器陣列的實際信號進行轉換時,利用第一修正系數對實際信號進行修正,獲取第一修正值;
將所述第一修正值作為待顯示值進行顯示,所述待顯示值為待測量物體的重量;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圖像中待稱量物體放置在載物臺上的位置確定實際位置與目標位置的偏離度,以實際偏離度設置第一修正系數包括:
建立第一坐標系,以載物臺所在的平面為xy平面,以載物臺的幾何中心為坐標原點,以垂直于xy平面且通過幾何中心的直線為z軸,
預先設置有標準距離L0,若待稱量物體的重心所在的位置與z軸重合,則無需進行修正;
若待稱量物體的重心所在的位置Li與z軸所在直線的最短距離≤標準距離L0,則采用第一計算公式得到第一修正系數;
若待稱量物體的重心所在的位置Li與z軸所在直線的最短距離標準距離L0,則采用第二計算公式得到第一修正系數;
所述第一計算公式得到的第一修正系數為(R0-Ri)/ R0;
所述第二計算公式得到的第一修正系數為(Ri-R0)/ Ri,其中R0表示基準位置到坐標原點的實際距離, Ri表示待稱量物體的重心所在位置到坐標原點的實際距離。
進一步地,所述通過轉換單元對載物臺上的傳感器陣列的實際信號進行轉換包括:
獲取相鄰時刻的信號強度曲線,所述信號強度曲線包括每個傳感單元的信號強度,與待稱量物體接觸的傳感單元形成的信號強度曲線;
獲取第一時刻的第一信號強度曲線和第二時刻的第二信號強度曲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安普測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安普測控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4651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