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聯網超視距感知任務的異構資源聯合管理方法與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939449.4 | 申請日: | 2021-08-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79349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19 |
| 發明(設計)人: | 黃聯芬;陳方哲;高志斌;李王明卉;劉漳;劉榜;楊澤靖 | 申請(專利權)人: | 廈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8G1/01 | 分類號: | G08G1/01;G08G1/048;H04L67/12;H04L67/10;H04W4/021;H04W4/44 |
| 代理公司: | 廈門創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5232 | 代理人: | 尤懷成 |
| 地址: | 361000 ***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聯網 視距 感知 任務 資源 聯合 管理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車聯網超視距感知任務的異構資源聯合管理方法與系統,方法包括車載設備和智能交通固定設備,車載設備和智能交通固定設備分別依據自身傳感器設備信息和自身設備算力,生成資源信息;中央控制器收集其管理范圍內的資源信息,創建資源信息數據表;一車載設備生成感知業務后提交至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依據所述資源信息數據表獲取所述感知業務所需的感知信息;中央控制器依據獲取的感知信息生成所述感知業務對應的計算業務。本發明利用中央控制器對異構資源的聯合管理,使得車輛之間、車輛和智能交通設施之間可以交互共享安全告警和道路狀況等關鍵信息,確保為業務提供有效的服務,提高道路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車聯網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車聯網超視距感知任務的異構資源聯合管理方法以及一種車聯網超視距感知任務的異構資源聯合管理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車聯網技術的發展,自動駕駛將會成為汽車駕駛模式的常態。為了滿足自動駕駛的需求,汽車除了配備有攝像頭、雷達這樣的車載傳感器用于感知周圍環境信息,還會擁有強大的計算能力用于對傳感器數據進行處理和做出自動駕駛決策。除此之外,由于無人機(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高靈活性、部署成本低的特點,無人機的部署近年來也逐漸普及。無人機具有通信能力,可以配備有傳感器采集環境信息,常常部署用于災害防治和環境監測,警務巡視車、醫療急救車這類執行特殊任務的車輛可以配備有無人機作為輔助汽車感知周圍環境的工具。
道路交通類、交通效率類和信息與娛樂類車載應用使得車輛對車載傳感器的感知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車載傳感器的感知能力有限,車輛往往只能進行視距范圍內的感知,且感知范圍存在盲點。2021年出現了多起自動駕駛汽車造成的交通事故,這些事故足以說明僅依靠單車輛傳感器實現的自動駕駛技術并不能達到車輛行駛安全性的要求。安全可靠的自動駕駛需要車輛與其他車輛和智能交通設施之間的相互協作。同時,例如警務巡視車、醫療急救車這類特殊車輛往往擁有更加復雜的感知需求,警務巡視車需要對特定區域的環境信息進行監視;醫療救急車需要提前獲取路況信息,保證行駛的暢通。借助其他車輛、智能交通設施或是無人機的傳感器,車輛可以擴展自己的感知范圍,實現超視距感知,及時獲取路況信息,避免交通事故,甚至完成一些特殊的感知任務。除此之外,車輛在處理這些傳感器數據和做出自動駕駛決策時通常需要進行大量的計算,然而單輛車有限的計算能力難以滿足這些車載任務的時延要求,并可能因此造成嚴重的后果。而在車聯網中,產生計算任務的車輛可以將本地無法完成的計算任務卸載至鄰近的計算任務空閑車輛進行計算以達到任務的時延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車聯網超視距感知任務的異構資源聯合管理方法,能夠對道路異構資源進行聯合管理,確保為業務提供有效的服務,提高道路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
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車聯網超視距感知任務的異構資源聯合管理系統,能夠對道路異構資源進行聯合管理,確保為業務提供有效的服務,提高道路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第一方面實施例提出了一種車聯網超視距感知任務的異構資源聯合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車載設備和智能交通固定設備分別依據自身傳感器設備信息和自身設備算力,生成資源信息;
中央控制器收集其管理范圍內的資源信息,創建資源信息數據表;
一車載設備生成感知業務后提交至中央控制器;
中央控制器依據所述資源信息數據表獲取所述感知業務所需的感知信息;
中央控制器依據獲取的感知信息生成所述感知業務對應的計算業務;
中央控制器執行所述計算業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廈門大學,未經廈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3944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