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自動破袋分類箱基于AI算法監控滿溢報警的識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892799.X | 申請日: | 2021-08-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68268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15 |
| 發明(設計)人: | 黃正;鮑承德;陳潔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聯運知慧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F1/14 | 分類號: | B65F1/14;B65F1/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豐禾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李杰 |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動 分類 基于 ai 算法 監控 報警 識別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環保領域,自動破袋分類箱基于AI算法監控滿溢報警的識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拍攝垃圾桶內的垃圾圖像,判斷垃圾桶內的垃圾成分所屬的垃圾種類;步驟2:基于步驟1中判斷得到的垃圾成分結果,拍攝含有垃圾桶所對應的滿溢檢測線的圖像;步驟3,判斷步驟2所獲取的圖像中,判斷滿溢檢測線被覆蓋率;步驟4,基于步驟1中的垃圾成分結果和步驟3中的滿溢檢測線被覆蓋率,判斷當前垃圾桶是否處于滿溢狀態。該方法可綜合各類垃圾成分的滿溢檢測標準,并基于所檢測垃圾成分采用其適配的滿溢檢測方案,如此適用性更廣。并且,該方案采用AI拍照識別的方案對于垃圾桶的成分和滿溢情況進行判斷,相比于背景技術中的方案,該檢測方案檢測結果更加準確。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環保領域,尤其涉及自動破袋分類箱基于AI算法監控滿溢報警的識別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垃圾分類回收采用定點定時回收的方式,回收站點需要工作人員值守;依靠人工來識別用戶投入的垃圾成分,以及判斷垃圾桶是否滿溢;從而能夠通知運輸人員進行更換;此方案效率較低,站點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較差。而在一些無人值守,但定期清理的站點中,則在垃圾箱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未到清理時間節點就已經把垃圾箱裝填滿的問題。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工作人員無法及時獲知垃圾桶的滿溢情況。
在此基礎上,行業中出現了用于檢測垃圾桶滿溢的檢測機構;目前的自動檢測滿溢方法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在垃圾桶內壁上設置檢測傳感器,當垃圾滿溢時,檢測傳感器被覆蓋從而發出滿溢報警信號;具體可參考公開號為“CN110796272A”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文本記載的垃圾滿溢提醒方法及系統。第二種方案是在垃圾桶桶口正上方設置紅外檢測模塊或者是超聲波檢測模塊,基于紅外反射或超聲波反射信號來判斷垃圾桶的滿溢情況,紅外檢測模塊的方案可參考公開號為“CN111591618A”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文本記載的一種垃圾滿溢提示報警垃圾箱;超聲波檢測的方案可參考公開號為“CN111924375A”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文本中記載的一種智能垃圾回收系統。
上述現有檢測方案存在較多不足之處,就垃圾桶桶壁上設置傳感器的方案,其整體成本較高,而垃圾桶壁面上沾染的污漬也容易導致檢測出錯。桶口上的紅外檢測或超聲波檢測方案則存在識別效果較差,尤其針對于垃圾桶局部垃圾堆積,但桶體存在較多儲存空間的情況。因此,需要在上述方案基礎上提出一種新的垃圾滿溢檢測方法。
再者根據目前的垃圾分類回收方式,主要講垃圾分為廚余垃圾和其它垃圾,廚余垃圾主要是廚房垃圾,多數為流質,在垃圾桶內基本呈鋪平狀態,不會出現局部垃圾堆高的情況;但是其它垃圾一般通過垃圾袋袋裝,有較大可能出現局部垃圾堆高的情況。因此,針對于處于垃圾和其它垃圾,其判斷垃圾桶滿溢的標準不同;一般來說,對于廚余垃圾的檢測線不能太高,否則會出現廚余垃圾滿溢情況發生;而對其它垃圾則可將檢測線設置的更高,即便是局部位置超出垃圾桶桶口延邊,也是被允許的。傳統方案中,廚余垃圾和其它垃圾的滿溢檢測共用上述方案,采用同一標準;從而容易使裝載其它垃圾的垃圾桶滿溢檢測出錯。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自動破袋分類箱基于AI算法監控滿溢報警的識別方法,該方法可綜合各類垃圾成分的滿溢檢測標準,并基于所檢測垃圾成分采用其適配的滿溢檢測方案,如此適用性更廣。并且,該方案采用AI拍照識別的方案對于垃圾桶的成分和滿溢情況進行判斷,相比于背景技術中的方案,該檢測方案檢測結果更加準確。
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以下的技術方案:
自動破袋分類箱基于AI算法監控滿溢報警的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拍攝垃圾桶內的垃圾圖像,判斷垃圾桶內的垃圾成分所屬的垃圾種類;
步驟2:基于步驟1中判斷得到的垃圾成分結果,拍攝含有垃圾桶所對應的滿溢檢測線的圖像;
步驟3,判斷步驟2所獲取的圖像中,判斷滿溢檢測線被覆蓋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聯運知慧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浙江聯運知慧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89279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