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下肢骨折斷骨前后畸形的復位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871329.5 | 申請日: | 2020-03-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7664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30 |
| 發明(設計)人: | 陳偉;張奇;張英澤;侯志勇;張瑞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張英澤 |
| 主分類號: | A61B17/88 | 分類號: | A61B17/88;A61B34/10;A61B6/00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開言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3127 | 代理人: | 李志民 |
| 地址: | 050000 河北***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下肢骨 折斷 前后 畸形 復位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用于下肢骨折斷骨前后畸形的復位系統,在評估骨折畸形時利用患者健側影像建立對照標準,逆向評估骨折畸形,不設定統一的參考標準,而是以患者自身的健側作為參考標準,因人而異,更復合每一名患者的自身情況,不受X射線影像的拍攝角度、拍攝距離和患者肢體擺放等因素的影響,并通過計算機進行計算分析評估,進一步提高了評估及復位的準確性,能夠保證術后肢體具有良好的恢復,兩側肢體對稱。
本分案申請的原申請號為:202010159773.X,申請日為:2020年03月10日,發明名稱為:一種下肢骨折復位系統。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骨折治療技術領域,尤其涉及用于下肢骨折斷骨前后畸形的復位系統。
背景技術
骨折是骨外科的常見病癥,在對骨折部位進行永久固定前,需要對骨折部位進行復位,恢復下肢長度,并進行前后成角畸形、側向成角畸形、旋轉畸形的糾正。
傳統的長骨骨折復位方法是在直視環境下,醫生憑借經驗和技巧切開復位,但是切開復位方法容易破壞骨折周圍的血運和軟組織,術中時間長,出血多、易感染。
在專利US9524581,US5728095和EP2767252提出的骨折復位方法可具化為如下流程:首先,拍攝含有完整外固定支架的骨折部位的X射線正位片和側位片;其次,在X射線影像上手工測量骨折斷端間的位姿參數、骨塊與外固定支架間的安裝參數,并讀取外固定支架各個支鏈的長度;進而,將數據輸入至計算機系統,使用一定的算法求解各支鏈驅動關節的調節方案,形成電子處方;最后,依據電子處方調節外固定支架六條支鏈的長度,實現骨折斷端的復位。
該復位方法存在如下不足:1)無法標準化X射線影像的拍攝角度、拍攝距離和患者肢體擺放等因素,評估結果存在誤差,復位效果不理想;2)手工測量X射線影像時,存在多種主、客觀誤差;3)X射線正位片和側位片不能反映骨折斷端繞軸線的旋轉畸形,還需憑借醫生的經驗進行操作,否則復位不完全,恢復后肢體活動受阻。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利用健側影像做參照,逆向評估骨折畸形,以提高評估及復位的準確性,保證術后肢體具有良好恢復的下肢骨折復位系統。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復位系統包括:
用于術前評估的C臂機和計算機
患者朝上平躺,C臂機透視手術節段正位片,及與手術節段對稱的健側的正位片,并傳輸至計算機操作界面內,定義前、后、內、外四個方向;
計算機開始進形各參數評估
(1)斷骨長度移位的評估
(1.1)根據既定要素A,計算機于手術節段正位片上評估兩節斷骨是否存在長度方向上的移位;
(2)斷骨側向畸形的評估
(2.1)于健側建立對照基準,根據既定要素B,計算機于健側的正位片上獲取能夠評估斷骨是否側成角畸形的參考值K1以及斷骨是否側向移位的參考值K2;
(2.2)根據既定要素B,計算機于手術節段正位片上獲取與參考值K1、K2相對的實際值K1’、K2’;
(2.3)在計算機操作界面內將實際值與參考值進行比較,并生成結果,如K1’與K1的差值大于允許的誤差值,則評估斷骨存在側向成角畸形,如K2’與K2的差值大于允許的誤差值,則評估斷骨存在側向移位,否則不存在側向畸形;
(2.4)如存在側向成角畸形和/或側向移位,根據既定要素B1,計算機評估向內或向外成角和/或移位;
該系統還包括用于術中復位的下肢牽引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張英澤,未經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張英澤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87132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