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表面光滑型間位芳綸長絲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867060.3 | 申請日: | 2021-07-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65276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16 |
| 發明(設計)人: | 高東;周軍志;關振虹;宋西全;冷向陽;葛立 | 申請(專利權)人: | 煙臺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1F6/60 | 分類號: | D01F6/60;C08G69/32;D01D5/00;D01D10/02;D01D13/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鵬威 |
| 地址: | 264006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表面 光滑 間位 長絲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表面光滑型間位芳綸長絲及其制備方法,尤其涉及一種采用干?濕法紡絲(又稱干噴?濕紡)制備表面光滑型間位芳綸的方法,主要過程有:紡絲原液的準備、噴絲成型、凝固、拉伸、冷熱水洗、烘干、浸油、半成品卷繞、半成品濕熱松弛、熱牽伸、熱定型及最終成品卷繞等工序;采用干濕法制備間位芳綸長絲比濕法紡絲技術可大幅提高紡絲速度;采用該方法制備的間位芳綸長絲相較于短絲纖維,極少毛絲脫落,光澤度和光滑度都有所提高,可廣泛應用于醫療無菌環境、航天航空防護以及特殊要求的工業領域。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間位芳綸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表面光滑型間位芳綸長絲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間位芳綸是應用最為廣泛的高性能纖維之一,其具有優異的耐高溫性、阻燃性、力學性能、電絕緣性以及良好的紡織加工性,在航空航天、國防、通訊、電力電子等領域用作防護服、高溫過濾材料、復合材料、絕緣材料等產品的主要成分。
間位芳綸根據應用又分為間位芳綸短纖維和間位芳綸長絲,其中間位芳綸長絲除具有間位芳綸短纖維特性外,還具有更好的外觀、色澤、機械性能以及與其他纖維混編特性。且一些特殊工業用途的縫紉線要求本身具有較高光滑度,而短纖維紡紗后表面光滑度欠缺,遠不及長絲纖維光滑度高。
專利申請CN101379231B涉及一種間位全芳族聚酰胺纖維,尤其涉及一種高溫加工性優良的間位全芳族聚酰胺纖維及濕法紡絲制造纖維方法,重點發明了一種可以抑制制品變色或著色同時可以抑制有害氣體或有機氣體產生的新型間位全芳族聚酰胺纖維及制造方法;專利申請CN100422401C涉及一種著色的間位芳綸短纖維及其濕法紡絲制備方法,尤其涉及一種間位芳族紡絲原液經濕法紡絲后,可獲得具有更理想顏色且更好物理機械性能的間位芳綸短纖維;專利申請CN201610883366.7涉及一種干濕法制備間位芳綸長絲的方法,其方法重點涉及在熱水中進行熱牽伸,且牽伸后進行浸油處理,可在規模化生產中實現紡絲速度的提升,但該專利申請對于間位芳綸長絲的性能提升未見明顯。
目前諸如無菌實驗室或航空航天等特殊領域所需的防護服裝,對所用纖維的毛絲脫落要求極為嚴格,要盡量減少毛絲脫落,顯然短纖維無法取代長絲;對于一些高科技領域,間位芳綸用作自潤滑材料成分等對纖維的光滑度和摩擦效果要求較高,長絲的光滑程度及機械性能遠勝于短纖維。因此如何制備表面光滑型的間位芳綸長絲纖維,是提升高新科技防護水平的關鍵。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表面光滑型間位芳綸長絲及其制備方法,以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制備的間位芳綸長絲毛絲量極少且表面光滑度較高,同時具有更好的物理機械性能;另外本發明間位芳綸長絲纖維制備方法采用干-濕法紡絲,可以提高紡絲效率,大幅提高紡絲速度,成型均勻。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表面光滑型間位芳綸長絲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合成以間苯二甲酰間苯二胺為重復單元的間位芳香族聚酰胺化合物溶液,得到間位芳綸紡絲原液;
(2)將間位芳綸紡絲原液過濾后噴絲成型,得到成型纖維;
(3)將成型纖維經過凝固浴液進行凝固成型,然后進入拉伸浴液,進一步拉伸成型,以提高初生纖維的機械指標;
(4)經過初步拉伸的纖維通過冷水洗、熱水洗、烘干、浸油,然后卷繞成半成品絲筒;
(5)將半成品絲筒置于密閉壓力罐中進行濕熱松弛處理,得到間位芳綸長絲半成品;
(6)將間位芳綸長絲半成品經過烘干、熱牽伸、熱定型、卷繞成筒,制得間位芳綸長絲成品。
進一步地,步驟(1)中間位芳綸紡絲原液粘度為300~1500Po。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煙臺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煙臺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86706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