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以多花黃精莖節培育組培苗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854427.8 | 申請日: | 2021-07-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1278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21 |
| 發明(設計)人: | 石云平;許娟;覃永嬡;蘇祖祥;李小泉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 |
| 主分類號: | A01H4/00 | 分類號: | A01H4/00 |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華杰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楊雪梅 |
| 地址: | 530007 廣西壯族***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花黃 精莖節 培育 組培苗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以多花黃精莖節培育組培苗的方法,以多花黃精莖節為外植體,在初代誘導培養和繼代增殖培養階段,帶莖葉的芽還可以剪成帶節間的莖段進行叢生芽誘導,進一步提高增殖系數,通過壯苗培養使芽保持帶莖葉的成苗狀態,再進行生根結塊莖培養,最終獲得帶莖葉的多花黃精組培苗,假植1?3個月就可以移栽到大田種植,大大縮短了育苗時間,節省假植移栽的時間和場地,降低了育苗成本。本發明方法,依據植物組培技術保持原作物所有性狀的特點,抽出莖作為多花黃精大苗的標志,且莖節取材容易,滅菌易過關,不傷植株的塊莖,植株還可以正常生長和收獲,對于多花黃精產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植物組織培養領域,具體是一種以多花黃精莖節培育組培苗的方法。
背景技術
多花黃精(
多花黃精分布于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雖然分布范圍廣,但由于藥用資源仍以野生資源為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更加注重健康養生,多花黃精對許多現代慢性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且無毒副作用,可長期服用,導致市場需求量急劇增加,野生資源被亂采濫挖現象嚴重,野生蘊藏量急劇下降,人工栽培勢在必行。
近年來,多花黃精開始了人工栽培,種苗主要是以種子苗和塊莖苗為主。多花黃精種子雖多,但種子育苗的時間非常長,需要生長3年小苗才抽出帶葉的莖成大苗,移栽到大田種植成活率才有保障。塊莖苗的種源混雜,且存在病毒積累導致種性退化、易感病等問題,塊莖運輸易造成機械傷而腐爛,收獲的產量和質量參差不齊。
植物組培技術具有提純復壯、短時間內能生產大量種苗等優點,在作物種苗繁育中廣泛應用。許多學者研究了黃精、多花黃精及滇黃精等黃精屬植物的組培快繁技術研究,主要是以塊莖上新芽或種子為外植體,由于植物組培技術具有保持原作物所有性狀的特點,而種子或塊莖芽處于多花黃精生長的幼苗期,導致即使是帶有塊莖的組培苗出瓶后,還需要1年時間的假植才能成為抽出莖的大苗,雖然比種子苗時間短2年,但比其它作物組培苗育苗時間長,因此,多花黃精的組培苗應用受到了很大限制。而且多花黃精的塊莖新芽被切除后基本上不能再長芽,這個塊莖不能作為種莖,只能作為藥材使用,加上塊莖芽生長在土壤里,微生物種類繁多,滅菌很難過關,易出內生菌,污染率高,增加組培苗的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多花黃精育苗時間長的問題,提出一種以多花黃精莖節培育組培苗的方法。該方法以多花黃精莖節為外植體,在初代誘導培養和繼代增殖培養階段,帶莖葉的芽還可以剪成帶節間的莖段進行叢生芽誘導,進一步提高增殖系數,通過壯苗培養使芽保持帶莖葉的成苗狀態,再進行生根結塊莖培養,最終獲得帶莖葉的多花黃精組培苗,假植1-3個月就可以移栽到大田種植,大大縮短了育苗時間,節省假植移栽的時間和場地,降低了育苗成本。
實現本發明目的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以多花黃精莖節培育組培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外植體取材及預處理:取多花黃精幼嫩的莖芽,剪掉葉片,用洗衣粉水浸泡,不時攪拌,再用流動清水沖洗干凈,濾干水滴,備用;
(2)滅菌及初代誘導培養:在超凈工作臺上,將多花黃精莖剪成帶節間1 cm長的莖段,用0.1%升汞(HgCL2)溶液滅菌處理,無菌水清洗干凈,放到滅菌過的濾紙上吸干水分,剪去兩頭的舊傷口,接入初代誘導培養基上培養30 天,芽誘導率為62.1%~95.80%;
所述初代誘導培養基為:MS+6-BA0.5~2.0mg/L+ZT0.1~0.7mg/L + TDZ0.1~0.5mg/L+IAA0.01~0.1 mg/L+谷氨酰胺0.2 mg/L+白糖30 g/L+瓊脂5 g/L,pH值為5.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未經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85442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