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地下行車道預應力側墻及其張拉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845092.3 | 申請日: | 2021-07-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2979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26 |
| 發明(設計)人: | 莫永春;章新生;關渭南;艾鵬鵬;王森;王寧;陳航;耿大新;焦銀燦;黃永虎;唐謨寧;祝俊華;李康寧;譚成;夏楊;徐嘉龍;朱雄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四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華東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2D29/045 | 分類號: | E02D29/045;E02D29/055;E02D5/74;E01C1/00 |
| 代理公司: | 南昌卓爾精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6133 | 代理人: | 劉文彬 |
| 地址: | 332000 江西***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地下 行車道 預應力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地下行車道預應力側墻及其張拉施工方法,涉及地下結構工程領域,包括預應力側墻、預應力鋼絞線、預應力側墻固定端、預應力側墻張拉端、車道頂板、車道底板、側墻、型鋼混凝土主梁、已經預制好的預應力吊桿、內部型鋼、波紋管、預應力側墻主筋、預應力側墻水平筋、預應力側墻拉筋及側墻混凝土。本發明解決了地下車道結構由于限界而無法使用板柱支撐體系的限制,適合各種跨度的行車道建設,尤其適合于地下結構等情形下行車道的快速建造,解決了在復雜的地下綜合樞紐行車道建造困難的難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地下結構工程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地下行車道預應力側墻及其張拉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地下工程的不斷建設,地鐵線網變的越來越密集,并且城市中本來存在大量的市政道路工程,新建線路必然會遇到與既有道路并行的現象,因此建立立體化綜合交通樞紐是城市發展需求,而對于先期建設的道路工程、車站預留后續線路敷設條件是地鐵規劃、設計必不可少的內容。而傳統的地下車道具有支撐體系限制,空間限制,通用性差,施工周期較長等缺點。
而地下行車道預應力側墻是指在蓋挖逆作特定環境下,克服了傳統地下行車道依靠基礎或板柱支撐承載的方式在側墻內部使用預應力吊桿連接頂板與車道底板,通過懸掛節點處構件之間的相互連接達到結構預期的設計要求。懸掛構件除了要保證在蓋挖逆作特定環境下可以操作之外,還必須保證后續工序能夠實施,保證結構的動力性能和降噪性能。
因此,為解決傳統地下行車道依靠基礎或者板柱支撐承載的方式,車道建造構件的通用性差,施工周期較長及地鐵限界等問題,提出一種地下車道預應力側墻及其張拉施工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地下行車道預應力側墻及其張拉施工方法,以解決上述技術背景中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地下行車道預應力側墻,包括預應力側墻、車道頂板與車道底板;所述預應力側墻內包括預應力側墻固定端、預應力側墻張拉端、側墻、型鋼混凝土主梁、內部型鋼、波紋管、預應力側墻主筋、預應力側墻水平筋、預應力側墻拉筋及側墻混凝土;
所述車道底板與車道頂板設置在側墻一側,且所述預應力側墻連接在車道底板與車道頂板之間,所述預應力側墻固定端與預應力側墻張拉端分別位于車道底板與車道頂板內,且預應力側墻固定端與預應力側墻張拉端之間通過波紋管連接,所述預應力側墻固定端固定在車道底板內,所述預應力側墻張拉端活動設置在車道頂板內,所述波紋管活動連接在車道底板與車道頂板施工時預留的預應力孔道內,所述型鋼混凝土主梁設置在車道頂板內,且所述型鋼混凝土主梁與波紋管間隔設置在預應力側墻內;
所述預應力側墻主筋、預應力側墻水平筋、預應力側墻拉筋組成的鋼筋結構均勻排列在預應力側墻內,且側墻混凝土填充在預應力側墻內,所述內部型鋼位于預應力側墻與型鋼混凝土主梁的相交位置處,且其通過栓釘與預應力側墻上的側墻混凝土連接,所述預應力側墻主筋設置在預應力側墻內且其通過鋼筋接駁器與預應力側墻連接,且預應力側墻與型鋼混凝土主梁相交的位置處設置有墻鋼筋連接板與肋板且雙面焊接預應力側墻內部的鋼筋結構。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方案:所述預應力側墻內部的波紋管為鍍鋅波紋管,壁厚不小于0.3mm,且波紋管采用連接管連接,連接管兩端設置有密封膠帶。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方案:所述肋板分為肋板一與肋板二,所述肋板一與肋板二上開設有若干個混凝土通孔,所述肋板二上的混凝土通孔的數量有八個,所述肋板一上的混凝土通孔的數量有六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四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華東交通大學,未經中鐵四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華東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84509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