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子傳輸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812404.0 | 申請日: | 2021-07-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636794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24 |
| 發明(設計)人: | 于蕾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和輝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D239/26 | 分類號: | C07D239/26;C07D251/24;C07D401/10;C07D405/04;C07D409/04;H10K85/60;H10K50/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劉二艷 |
| 地址: | 201506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子 傳輸 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子傳輸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所述電子傳輸材料具有如式I所示結構,其中,L選自單鍵、取代或未取代的C6~C60亞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60環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60雜環基中的任意一種;Ar選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C6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60雜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60環烷基中的至少一種。本發明所述電子傳輸材料具有優異的電荷轉移能力和良好的熱穩定性,其作為電致發光器件的電子傳輸材料,能夠有效提高器件的發光性能和使用壽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有機光電材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子傳輸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有機電致發光(EL)是電能激發有機材料發光的,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是一種利用多層有機薄膜結構產生電激發光的器件,制備簡單,而且只需要很低的驅動電壓,與LCD相比擁有優異的顯示特征和品質,如自發光、廣視角、高效率、廣色域、可柔性顯示。
選擇高性能的OLED功能材料并進行合理的搭配,從而發揮器件的高效率、長壽命和低電壓的綜合特性。構成有機材料層的材料,如空穴傳輸材料、發光材料、電子傳輸材料等,應當具有以下特點,在可見光區具有較高效率的熒光,具有較高的導電率,呈現良好的半導體特性;具有良好的成膜特性,形成的薄膜具有較好的均一性等。
CN111548350A涉及有機光電材料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多環芳烴并氮雜萘類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含有多環芳烴并氮雜萘類衍生物的電子器件,其公開的多環芳烴并氮雜萘類衍生物通過引入多環芳烴并氮雜萘類剛性結構,得到的多環芳烴并氮雜萘類衍生物成膜性和熱穩定性優異,可用于制備有機電致發光器件、有機場效應晶體管和有機太陽能電池。另外,其公開的多環芳烴并氮雜萘類衍生物可以作為空穴注入層、空穴傳輸層、發光層、電子阻擋層、空穴阻擋層或電子傳輸層的構成材料,能夠降低驅動電壓,提高效率、亮度和壽命等。
CN103811657A公開了一種具有電子傳輸層和空穴傳輸層的有機光伏電池,包括依次層疊的襯底、陽極、空穴傳輸層、活性層、電子傳輸層和陰極,其中,活性層包括層疊而成的電子給體材料和電子受體材料,其中電子受體材料為碳60及其衍生物或者碳70及其衍生物;該電池具有較高的能量轉換效率。
雖然現有技術中已經公開了電子傳輸材料及其在OLED器件中的應用,但是電子傳輸材料的種類仍然較少,而且還存在熱穩定性差、傳輸效率低、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結晶影響器件壽命等問題,不能滿足器件的制備工藝要求和使用性能要求。
綜上所述,開發更多種類的具有優異穩定性和高效傳輸性能的電子傳輸材料,以滿足低驅動電壓、高效率、高亮度和長壽命的OLED的需要,是本領域的研究重點。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子傳輸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通過化合物母核結構的設計以及特定位點上取代基的引入,賦予了所述電子傳輸材料優異的電荷轉移能力和良好的熱穩定性,其作為電致發光器件的電子傳輸材料,能夠有效提高器件的發光性能和使用壽命。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傳輸材料,所述電子傳輸材料具有如式I所示結構:
其中,L選自單鍵、取代或未取代的C6~C60亞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60環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60雜環基中的任意一種;
Ar選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C6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60雜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60環烷基中的至少一種。
本發明所述“C6~C60”指的是所述基團中碳原子的個數,“C3~C60”和“C2~C60”同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和輝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和輝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81240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