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耐久度高的金屬波紋管及其制造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798019.5 | 申請日: | 2021-07-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0346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15 |
| 發明(設計)人: | 張玉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塑茂管道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S3/00 | 分類號: | F16S3/00;B22D17/00;B29C45/14 |
| 代理公司: | 馬鞍山市金橋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文香達 |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馬***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耐久 金屬 波紋管 及其 制造 工藝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耐久度高的金屬波紋管及其制造工藝,涉及波紋管制造技術領域。該耐久度高的金屬波紋管,包括管體,所述管體上開設有內置槽,所述內置槽的底部開設有螺紋槽,所述螺紋槽的頂部設置有限位螺釘,所述限位螺釘頂部的表面套設有突出環。該耐久度高的金屬波紋管及其制造工藝,以混合橡膠材料作為突出環從而作為波紋管的突出部分,同時使用限位螺釘保證波紋管部件之間的穩定性,給管體帶來了易彎曲部位(即:限位螺桿所在位置對應的管體部位),同時在波紋管彎曲時橡膠材料的突出環可以很好的實現結構之間的緩沖,從而避免管體的開裂,延長波紋管使用壽命的同時減少了波紋管的檢修頻率,擴大了波紋管的使用范圍。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波紋管制造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耐久度高的金屬波紋管及其制造工藝。
背景技術
波紋管是指用可折疊皺紋片沿折疊伸縮方向連接成的管狀彈性敏感元件。波紋管在儀器儀表中應用廣泛,主要用途是作為壓力測量儀表的測量元件,將壓力轉換成位移或力。波紋管管壁較薄,靈敏度較高,測量范圍為數十帕至數十兆帕。
現有的金屬波紋管為一體成型,在其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由于局部管身彎曲程度相對較大而導致的管體大部分開裂的情況,縮短波紋管使用壽命的同時增加了波紋管的檢修頻率,縮小了波紋管的使用范圍。
發明內容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耐久度高的金屬波紋管及其制造工藝,解決了現有的金屬波紋管為一體成型,在其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由于局部管身彎曲程度相對較大而導致的管體大部分開裂的情況,縮短波紋管使用壽命的同時增加了波紋管的檢修頻率,縮小了波紋管使用范圍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耐久度高的金屬波紋管,包括管體,所述管體上開設有內置槽,所述內置槽的底部開設有螺紋槽,所述螺紋槽的頂部設置有限位螺釘,所述限位螺釘頂部的表面套設有突出環,所述突出環設置于內置槽內,且突出環相對于管體突出從而形成波紋管的波紋部分,所述突出環的材料為聚氨酯橡膠、丁基橡膠和三元乙丙橡膠按照重量比為5:1:1融化后混合所得的材料。
一種耐久度高的金屬波紋管的加工輔助模具,包括上述所述的耐久度高的金屬波紋管,所述耐久度高的金屬波紋管的加工輔助模具包括模具外殼,所述模具外殼由上下兩部分組成,兩部分拼接后的模具外殼呈管狀,所述模具外殼的兩側均設置有連通管,所述模具外殼包括外殼本體,所述外殼本體的內壁開設有與內置槽配合設置的注入空腔,每個注入空腔的兩側均設置有連通管,且連通管與對應的注入空腔的內腔連通,當模具外殼與管體配合設置時,外殼本體的內壁與管體的外壁緊密貼合,每個注入空腔均對應一個內置槽,且注入空腔和與其對應的內置槽形成突出環的對應形狀。
一種耐久度高的金屬波紋管及其制造工藝,包括上述所述的耐久度高的金屬波紋管和耐久度高的金屬波紋管的加工輔助模具,具體操作如下:
S1、將聚氨酯橡膠、丁基橡膠和三元乙丙橡膠按照重量比為5:1:1加入至加熱爐內,加熱至160-170℃,并持續混合至少1h,放置于160-170℃的溫度下作為突出環原料備用;
S2、通過模具注塑的方式,并根據生產需要,將金屬原料重鑄制成具有內置槽和螺紋槽的管體,將定型后的管體放置于室內進行冷卻,待管體的表面溫度與室內溫度相同時,管體的制造完成;
S3、在步驟S2中得到的管體的螺紋槽上設置限位螺釘,以此得到初步加工后的管體;
S4、將步驟S3中得到的初步加工后的管體與模具外殼配合設置,當模具外殼與管體配合設置時,外殼本體的內壁與管體的外壁緊密貼合,每個注入空腔均對應一個內置槽,同時保證連通管所在直線相對于水平面平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塑茂管道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安徽塑茂管道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79801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