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車輛除霜除霧方法和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796123.0 | 申請日: | 2021-07-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5302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27 |
| 發明(設計)人: | 王立寧;孫丁伶;李靜 | 申請(專利權)人: | 恒大恒馳新能源汽車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S1/02 | 分類號: | B60S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國昊天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許振新 |
| 地址: | 20161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輛 除霜 方法 裝置 | ||
1.一種車輛除霜除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自動除霜除霧功能被開啟后,基于第一光線數據和第二光線數據,確定前擋風玻璃的遮擋區域和遮擋物,所述第一光線數據為所述前擋風玻璃上駕駛員主要視野區域下部的光線數據,所述第二光線數據為所述前擋風玻璃上駕駛員主要視野區域上部的光線數據,所述遮擋物包括霜和霧中的至少一種;
當所述遮擋物包括霜時,基于所述遮擋區域確定空調系統的目標工作參數;
當所述遮擋物不包括霜時,基于車內外的當前溫度參數和當前濕度參數,確定所述前擋風玻璃上的遮擋物位置,基于所述遮擋區域和所述遮擋物位置確定空調系統的所述目標工作參數,所述遮擋物位置包括內側和外側中的一種;
控制所述空調系統按所述目標工作參數工作,以清除所述前擋風玻璃上的遮擋物;
所述第一光線數據為第一紅外線傳感器檢測到的所述前擋風玻璃上駕駛員主要視野區域下邊緣的紅外線折射率,所述第二光線數據為第二紅外線傳感器檢測到的所述前擋風玻璃上駕駛員主要視野區域上邊緣的紅外線折射率;
其中,所述基于第一光線數據和第二光線數據,確定前擋風玻璃的遮擋區域和遮擋物,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光線數據等于第一閾值,且所述第二光線數據小于第二閾值,則確定前擋風玻璃的駕駛員主要視野區域下方起霧;
如果所述第一光線數據等于第三閾值,且所述第二光線數據小于第二閾值,則確定前擋風玻璃的駕駛員主要視野區域下方結霜;
如果所述第一光線數據等于第一閾值,且所述第二光線數據等于第二閾值,則確定前擋風玻璃的駕駛員主要視野區域和駕駛員主要視野區域下方起霧;
如果所述第一光線數據等于第一閾值,且所述第二光線數據等于第四閾值,則確定前擋風玻璃的駕駛員主要視野區域下方起霧,且確定所述前擋風玻璃的駕駛員主要視野區域結霜;
如果所述第一光線數據等于第三閾值,且所述第二光線數據等于第四閾值,則確定前擋風玻璃的駕駛員主要視野區域和駕駛員主要視野區域下方結霜;
如果所述第一光線數據等于第三閾值,且所述第二光線數據等于第二閾值,則確定前擋風玻璃的駕駛員主要視野區域下方結霜,且確定所述前擋風玻璃的駕駛員主要視野區域起霧;
如果所述第一光線數據小于第一閾值,且所述第二光線數據等于第二閾值,則確定前擋風玻璃的駕駛員主要視野區域起霧;
如果所述第一光線數據小于第一閾值,且所述第二光線數據等于第四閾值,則確定前擋風玻璃的駕駛員主要視野區域結霜;
其中,所述第一閾值和所述第二閾值為前擋風玻璃起霧時的最小紅外線折射率,所述第三閾值和所述第四閾值為前擋風玻璃結霜時的最小紅外線折射率,所述第一閾值小于所述第三閾值,所述第二閾值小于所述第四閾值。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第一光線數據和第二光線數據,確定前擋風玻璃的遮擋區域和遮擋物,包括:
基于第一光線數據和第二光線數據,確定前擋風玻璃的遮擋區域;
基于第一光線數據、第二光線數據和車外環境溫度,確定前擋風玻璃的遮擋物。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第一光線數據和第二光線數據,確定前擋風玻璃的遮擋區域和遮擋物,包括:
基于第一光線數據、第二光線數據和第三光線數據,確定前擋風玻璃的遮擋區域,其中,所述第三光線數據為雨量光線傳感器檢測到的所述前擋風玻璃上駕駛員主要視野區域上方的光線數據;
基于第一光線數據和第二光線數據,確定前擋風玻璃的遮擋物。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第一光線數據和第二光線數據,確定前擋風玻璃的遮擋區域和遮擋物,包括:
基于第一光線數據、第二光線數據和第三光線數據,確定前擋風玻璃的遮擋區域,其中,所述第三光線數據為雨量光線傳感器檢測到的所述前擋風玻璃上駕駛員主要視野區域上方的光線數據;
基于第一光線數據、第二光線數據和車外環境溫度,確定前擋風玻璃的遮擋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恒大恒馳新能源汽車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未經恒大恒馳新能源汽車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796123.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T梁橋橫向加強裝置及施工工藝
- 下一篇:介入瓣膜輸送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