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機動車的空調設備和冷卻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776750.8 | 申請日: | 2021-07-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910859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11 |
| 發明(設計)人: | J·韋斯特霍伊澤;J-C·阿爾布雷希特;C·瓦克斯姆特;S·施密特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眾汽車股份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H1/00 | 分類號: | B60H1/00;B60H1/32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阮楨斐;陳浩然 |
| 地址: | 德國沃***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機動車 空調設備 冷卻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用于機動車的空調設備和冷卻方法,具體而言為了提供一種用于機動車(60)的空調設備(100),提出,在循環管路(20)中,制冷劑流動方向(C)是能反過來的,并且外部熱交換器(22)以及內部熱交換器(24)能夠交替地對于制冷劑而言作為蒸發器(31)或作為冷凝器(30)運行,其中,冷凝器(30)沿制冷劑的制冷劑流動方向(C)布置在壓縮機(21)下游和蒸發器(31)上游。為了提出在這種空調器具(100)中的冷卻方法,提出,第二內部熱交換器(24)為了冷卻所運送的空氣作為蒸發器(31)運行并且將空氣冷卻到低于0℃。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機動車的空調設備以及一種冷卻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機動車的空調設備,所述空調設備至少具有以下部件:
-空調器具,包括空氣進入部、通向內部空間的空氣排出部和通風裝置,所述通風裝置用于將空氣沿預設的空氣流動方向從空氣進入部運送至空氣排出部;
-循環管路,制冷劑在所述循環管路中引導;
-位于循環管路中的壓縮機,借助于所述壓縮機在運行時壓縮制冷劑并且沿預設的制冷劑流動方向運送制冷劑;
-位于循環管路中的外部熱交換器,借助于所述外部熱交換器在運行時在制冷劑與外部環境的外部空氣之間實施熱交換;以及
-位于空調器具中和位于循環管路中的至少一個內部熱交換器,借助于所述內部熱交換器在運行時將由通風裝置運送的空氣熱輸出給制冷劑并且將制冷劑蒸發。
此外,本發明涉及一種這種空調器具中的冷卻方法,其中,借助于通風裝置將空氣導引經過第一內部熱交換器和第二內部熱交換器,其中,第二內部熱交換器為了冷卻所運送的空氣而作為蒸發器運行。
背景技術
空調設備的噪音特別是在電動車輛中以及在高的外部溫度的情況下可持久地感覺到。這從客戶角度是缺陷。已知用于這種空調設備的不同的解決方案。例如由DE 10 2010042127 A1已知機動車的空調設備的制冷回路。根據摘要,制冷劑回路(1)包括初級回路,該初級回路帶有壓縮機(5)、用于在制冷劑與環境之間的熱傳遞的換熱器(2)、收集器(8),第一膨脹機構(6),用于車輛內部空間的要調節的進入空氣(11)的熱供應給制冷劑的換熱器(3)以及并聯于換熱器(3)連接布置的換熱器(4,13)。此外,制冷劑回路(1)具有次級系,該次級系從布置在壓縮機(5)與換熱器(2)之間的分支部位(25)出發延伸直至布置在換熱器(2)與換熱器(3)之間的連接部位(8)并且構造成帶有用于將制冷劑熱傳遞給車輛內部空間的要調節的進入空氣(11)的換熱器(15)以及與該換熱器聯接的調節閥(16)(附圖標記例如參見在那的圖1)。此外,例如由DE 10 2009 019128 A1已知一種用于調節機動車空調設備的方法。根據其段落[0042],在那沿流動方向在通風裝置6下游布置有用于冷卻空氣的位于空氣通道2中的蒸發器7。蒸發器7是未示出的制冷設備的一部分,該制冷設備帶有壓縮機、冷凝器和膨脹裝置。熱交換器8作為加熱裝置16通過未示出的管路與機動車的發動機的制冷劑回路連接并且用于加熱導引通過空氣通道2的空氣(附圖標記參見例如在那的圖1)。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相對于在先已知的空調設備或冷卻方法基于如下任務,減小噪音排放和特別是通風器噪音,同時器具耗費少。
在循環管路中,制冷劑流動方向是能反過來的,并且外部熱交換器以及內部熱交換器能夠交替地對于制冷劑而言作為蒸發器或作為冷凝器運行,其中,冷凝器沿制冷劑的制冷劑流動方向布置在壓縮機下游和蒸發器上游。將空氣冷卻到低于0℃。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用于機動車的空調設備至少具有以下部件:
-空調器具,包括空氣進入部、通向內部空間的空氣排出部和通風裝置,所述通風裝置用于將空氣沿預設的空氣流動方向從空氣進入部運送至空氣排出部;
-循環管路,制冷劑在所述循環管路中引導;
-位于循環管路中的壓縮機,借助于所述壓縮機在運行時壓縮制冷劑并且沿預設的制冷劑流動方向運送制冷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眾汽車股份公司,未經大眾汽車股份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77675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