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超重型特種車底盤混合驅動機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736042.1 | 申請日: | 2021-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4301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28 |
| 發明(設計)人: | 張輝;李洪彪;代東穎;肖琨;張斌;喬靜麗;趙娟;張冉;柳春旺;魏振興;趙志剛;宋生壯;王輝;劉培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航天發射技術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62D21/18 | 分類號: | B62D21/18;B60K6/40;B60K6/36;B60K6/547;B60K6/42;B60K17/344 |
| 代理公司: | 中國航天科技專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龐靜 |
| 地址: | 100076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重型 特種 車底 混合 驅動 機構 | ||
一種超重型特種車底盤混合驅動機構,底盤上二、四、五、六橋為機械驅動橋,八、九橋為輔助驅動橋,其余為非驅動橋;一至四橋,七至十橋為轉向橋,五六橋為非轉向橋;在二橋和四橋之間布置分動箱,分動箱與布置在二橋前的變速箱通過主傳動軸連接,變速箱與布置在一橋前的發動機通過主傳動軸連接;在六、七橋之間設置發電機組,八、九橋的上方均布置一個電機控制器,在七橋右側上方布置高壓蓄電池組;八、九橋各布置一個驅動電機,驅動電機布置在主減速器上,主減速器左右兩側連接輪邊傳動軸,輪邊傳動軸連接輪邊減速器,輪邊減速器與輪胎連接;一橋前布置輔助驅動系統控制器,用于在混合驅動模式下以及純電池驅動模式下發送指令至所述電機控制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超重型特種車底盤混合驅動機構,具體涉及一種可用于四個機械驅動橋、兩個輔助驅動橋的混合驅動機構。
背景技術
在特種車底盤技術領域,特別是火箭運輸車特種車底盤領域,目前只有純機械驅動結構的驅動形式,尚未有混合驅動的驅動結構。但是針對火箭貯存空間潔凈度要求高的環境,目前的機械式特種車底盤在進行轉載時由于發動機工作排放大量的廢氣,導致空間潔凈度不滿足要求。因此在滿足特種車底盤基本的承載和運輸功能的前提下,還需要增加一套潔凈的動力系統,使特種車底盤在火箭貯存廠房內仍保持適宜的環境。另外由于火箭長度及重量要求,考慮到軸荷要求車輛的總橋數選擇為10軸,但是受限于目前國內主減速器的發展限制,市面最高的減速器只能實現三個驅動橋的跨度,因此限制了驅動橋最多只能設置六個,而三橋與四橋之間設置有支撐火箭的支撐機構,此結構限制了分動箱的位置布置,如果布置在支架后部則需要在支撐結構上打孔,而打孔后會導致支撐機構強度減弱,因此只能把分動箱布置于三橋附近,這就導致分動箱前部的驅動橋最多設置兩個,而由于變速箱上部是火箭的保溫機構,因此限制了變速箱只能向下布置,從而導致一橋不能再布置為驅動橋,從而導致機械驅動的動力性較差。因此新加入的輔助驅動系統需要與原動力系統進行匹配共同行駛,滿足整車的動力性指標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此特種車底盤的多種使用工況,需要采用一種混合驅動機構,既能滿足車輛的正常行駛又能滿足在特殊環境下的使用要求。
本發明解決技術的方案是:一種超重型特種車底盤混合驅動機構,所述特種車底盤上設置十個橋,從車頭往車尾方向從一開始依次編號,其中二、四、五、六橋為機械驅動橋,八、九橋為輔助驅動橋,其余為非驅動橋;一至四橋,七至十橋為轉向橋,五六橋為非轉向橋;
在二橋和四橋之間布置分動箱,分動箱與布置在二橋前的變速箱通過主傳動軸連接,變速箱與布置在一橋前的發動機通過主傳動軸連接;
在六、七橋之間設置發電機組,八、九橋的上方均布置一個電機控制器,在七橋右側上方布置高壓蓄電池組,在八橋前、九橋后分別設置一個散熱器;
八、九橋各布置一個驅動電機,驅動電機布置在主減速器上,主減速器左右兩側連接輪邊傳動軸,輪邊傳動軸連接輪邊減速器,輪邊減速器與輪胎連接;
一橋前布置輔助驅動系統控制器,用于在混合驅動模式下以及純電池驅動模式下發送指令至所述電機控制器,由電機控制器驅動八、九橋上的驅動電機,進而帶動八、九橋上的輪胎滾動;
在機械驅動模式下,通過所述發動機帶動主傳動軸轉動,進而實現機械驅動橋上的輪胎轉動;
上述混合驅動模式下、純電池驅動模式以及機械驅動模式手動切換。
進一步的,特種車底盤日常行駛采用機械驅動模式,極限工況下采用混合驅動模式,靜默行駛或機械驅動系統出現故障時采用純電池驅動;所述的靜默行駛為需要控制車體熱量的行駛環境。
進一步的,所述的極限工況包括爬坡度超過15%或需要車速提高至70km/h以上。
進一步的,在火箭廠房行駛過程中采用純電池驅動模式。
進一步的,所述輔助驅動系統控制器在混合驅動模塊下的控制步驟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航天發射技術研究所,未經北京航天發射技術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73604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