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采煤過程的地質勘探開采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726254.1 | 申請日: | 2021-06-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7975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0 |
| 發明(設計)人: | 閆東;華賢兵;李夢菲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煤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C41/18 | 分類號: | E21C41/18 |
| 代理公司: | 上海雍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368 | 代理人: | 沈汶波 |
| 地址: | 200030***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采煤 過程 地質勘探 開采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采煤過程的地質勘探開采方法及系統,先通過對煤體的地址勘探獲取煤層的分布,再根據每個煤體之間的距離來規劃采煤路徑,使得采煤效率更高;還通過圖像識別方法在采煤機實際開采過程中,實時檢測判斷實際煤體是否與勘探所獲取的煤體信息一致,若不一致,則及時調整路徑;且一定距離后回歸原先規劃的路徑,以在宏觀上不偏離原始路徑。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煤礦綜采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采煤過程的地質勘探開采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煤炭高效集約化生產是煤炭工業發展的方向,采用先進的開采技術與裝備是礦井高效集約化生產的核心。煤炭工業新的發展形勢對煤礦裝備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煤炭生產集約化,要求煤礦裝備向成套化、高可靠性方向發展,煤炭工藝的安全生產對自動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煤礦裝備需求增加。
實現少人、無人的自動化開采技術是當前世界采礦界的研究熱點,美國和澳大利亞的技術位于世界前列,20世紀80年代即實現了“三機”的自動化和井下環境安全信息實時監測。90年代初,加拿大開始研究遙控開采技術,芬蘭也宣布了智能采礦技術方案。世界主要產煤國高產高效技術迅速發展,綜采工作面自動化技術也應運而生。與采煤工作相對應的勘探技術的自動化程度將直接影響到綜采工作面的高產高效及自動化程度。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技術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規劃開采路徑的用于采煤過程的地質勘探開采方法及系統。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采煤過程的地質勘探開采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獲取目標采煤區域的若干個煤體的地理位置,所述地理位置包括經度、緯度、海拔;獲取距該目標采煤區域的預設開采點最近的煤體,設為起始煤體;并計算獲取所述起始媒體上距離所述預設開采點最近的點,設為所述起始煤體的起點;
獲取用于確定所述起始煤體與其他煤體之間的相對距離的最小值的兩個點,其中一點位于所述起始煤體上,另一點所位于的煤體為第二煤體;所述起始煤體上的點為所述起始煤體的終點,位于所述第二煤體上的點為所述第二煤體的起點;所述相對距離為煤體上的所有點預報另一煤體上的所有點之間的距離;定義所述煤體上的距離最遠的兩點為該煤體的兩端點,且定義距所述起點更近的端點為第一端點、距所述起點更遠的端點為第二端點;采煤機從所述起始煤體的起點開始,向所述第一端點運行,再從所述第一端點沿煤體運行至所述第二端點,最后從所述第二端點運行至所述起始煤體的終點,完成對所述起始煤體的開采;
采煤機從所述起始煤體的終點移動至所述第二煤體的起始點;獲取用于確定所述第二煤體與除所述起始煤體以外的其他煤體之間的相對距離的最小值的兩個點,其中一點位于所述第二煤體上,另一點所位于的煤體為第三煤體;所述第二煤體上的點為所述起始煤體的終點,位于另一煤體上的點為第三煤體的起點;采煤機從所述第二煤體的起點開始,向所述第一端點運行,再從所述第一端點沿煤體運行至所述第二端點,最后從所述第二端點運行至所述第二煤體的終點,完成對所述第二煤體的開采;
采煤機從所述第二煤體的終點移動至所述第三煤體的起始點,重復上述過程,直至完成對所有若干個煤體的開采。
優選的,所述煤體包括主線區域和所述主線區域上的若干個分支區域,則所述定義所述煤體上的距離最遠的兩點為該煤體的兩端點,且定義距所述起點更近的端點為第一端點、距所述起點更遠的端點為第二端點還包括:定義所述分支區域上距離所述煤體的主線區域最遠的點為中間端點;
所述采煤機從所述起始煤體的起點開始,向所述第一端點運行,再從所述第一端點沿煤體運行至所述第二端點,最后從所述第二端點運行至所述起始煤體的終點,完成對所述起始煤體的開采還包括:經過所述分支區域時,先運行至所述分支區域的所述中間端點,再原路返回至所述主線區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煤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煤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72625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