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裝船作業系統、控制方法、裝置以及計算機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714110.4 | 申請日: | 2021-06-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4346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01 |
| 發明(設計)人: | 劉強;劉華實;劉永昌;陳致遠;趙德林;張有超;許童童;劉華琳;常希輝;馬磊;王猛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能黃驊港務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G67/60 | 分類號: | B65G67/60;B65G65/00 |
| 代理公司: |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陳金普 |
| 地址: | 06111***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裝船 作業 系統 控制 方法 裝置 以及 計算機 設備 | ||
本申請涉及一種裝船作業系統、控制方法、裝置以及計算機設備。所述裝船作業控制方法包括:控制裝船機拋料鏟以預設工作姿態對目標裝載點進行裝船;若目標裝載點的實際裝載量與目標裝載點對應的仿真裝載量匹配,則控制裝船機運動到下一裝載點并以下一裝載點作為目標裝載點,以及返回控制裝船機拋料鏟以預設工作姿態對目標裝載點進行裝船的步驟繼續執行,直至進入船艙的貨物的總裝載量與仿真總裝載量匹配。其中,仿真裝載總量和各個裝載點的仿真裝載量是根據裝船機拋料鏟以預設工作姿態進行預設裝艙高度的裝船作業仿真所得到的。消除了由于觀測帶來的物料分布不均勻現象,提升了物料在艙內的分布合理性。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裝船作業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裝船作業系統、控制方法、裝置以及計算機設備和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船舶運輸具有運輸量大、運費低廉等優點,在運輸大量散裝貨物時,常常會使用貨運船舶作為運輸工具。需要通過裝船機進行裝船作業以使散裝貨物裝載到貨運船舶的船艙內。
在傳統裝船作業技術中,存在著各裝載點高度相差較大,導致貨物在船舶內分布不均,容易造成船舶偏載的問題。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能夠消除各裝載點物料分布不均勻現象的裝船作業系統、控制方法、裝置以及計算機設備和存儲介質。
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裝船作業控制方法,包括:控制裝船機拋料鏟以預設工作姿態對目標裝載點進行裝船;若目標裝載點的實際裝載量與目標裝載點對應的仿真裝載量匹配,則控制裝船機運動到下一裝載點并以下一裝載點作為目標裝載點,以及返回控制裝船機拋料鏟以預設工作姿態對目標裝載點進行裝船的步驟繼續執行,直至進入船艙的貨物的總裝載量與仿真總裝載量匹配;其中,仿真裝載總量和各個裝載點的仿真裝載量是根據裝船機拋料鏟以預設工作姿態進行預設裝艙高度的裝船作業仿真所得到的。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裝船作業控制方法還包括:獲取運輸皮帶機的運輸速度以及第一貨物流量;運輸皮帶機為向裝船機運輸貨物的皮帶機,第一貨物流量為設置在運輸皮帶機上的皮帶秤在預設統計間隔測得的貨物流量;根據第一貨物流量離開皮帶秤的時間和運輸速度確定第一貨物流量的運動距離;根據皮帶秤與裝船機拋料鏟的運輸距離和第一貨物流量的運動距離判斷第一貨物流量是否進入船艙;若進入船艙的多個第一貨物流量的和與目標裝載點對應的仿真裝載量匹配,則判定目標裝載點的實際裝載量與目標裝載點對應的仿真裝載量匹配。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根據皮帶秤與裝船機拋料鏟的運輸距離和第一貨物流量的運動距離判斷第一貨物流量是否進入船艙的步驟包括:若第一貨物流量的運動距離大于皮帶秤與裝船機拋料鏟的運輸距離,則判定第一貨物流量進入船艙。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裝船作業控制方法還包括:根據裝船機拋料鏟的預設工作姿態以及預設裝載路線進行裝船作業仿真,以確定在各個裝載點預設裝艙高度下的仿真裝載量以及仿真總裝載量;控制裝船機拋料鏟以預設工作姿態對目標裝載點進行裝船;若目標裝載點的實際裝載量與目標裝載點對應的仿真裝載量匹配,則控制裝船機按預設裝載路線運動到下一裝載點并以下一裝載點作為目標裝載點,以及返回控制裝船機拋料鏟以預設工作姿態對目標裝載點進行裝船的步驟繼續執行,直至進入船艙的貨物的總裝載量與仿真總裝載量匹配。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裝船作業控制方法還包括:根據裝船機拋料鏟的預設工作姿態和待裝貨物的物料特性進行裝船作業仿真,以確定在各個裝載點預設裝艙高度下的仿真裝載量以及仿真總裝載量。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裝船作業控制方法還包括:根據裝船機拋料鏟的預設工作姿態和待裝船舶的船艙結構進行裝船作業仿真,以確定在各個裝載點預設裝艙高度下的仿真裝載量以及仿真總裝載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能黃驊港務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國能黃驊港務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71411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多傳感器融合的姿態解算方法
- 下一篇:橫向與縱向彎折一體式轉動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