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汽車車身的粉末涂裝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713054.2 | 申請日: | 2021-06-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8156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01 |
| 發明(設計)人: | 李慶華;殷坤;張麗桂;王文文;蘇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5D13/12 | 分類號: | C25D13/12;C25D13/20;C25D13/22;B05B16/60;B05D1/06;B05D3/00;B05D3/10;B05D5/06;B05D7/14 |
| 代理公司: | 武漢智權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李景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車身 粉末 方法 | ||
本申請涉及汽車涂裝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汽車車身的粉末涂裝方法。本申請提供的粉末涂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前處理、電泳、粉末涂料噴涂、涂料烘干、精修下線,其中,粉末涂料噴涂包括以下過程:清掃粉末噴房:對粉末噴房內的塵埃進行清理,保證每立方英尺的空氣中:不含有粒徑≥5μm的塵埃顆粒,粒徑范圍為0.5μm~5μm的塵埃顆粒數不超過30000個;設置粉末噴房的風向、風速和溫濕度:將粉末噴房的風向設置為豎直向下,風速設置為0.3~0.5m/s,溫度設置為20~30℃,濕度設置為50~70%;噴涂:將待處理的汽車車身輸送至粉末噴房內,在靜電電壓為?70~?60kV的條件下向汽車車身的表面噴涂粉末涂料。本申請提供的涂裝工藝可以實現面漆涂裝過程VOC的零排放。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汽車涂裝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汽車車身的粉末涂裝方法。
背景技術
汽車涂裝即汽車鈑金的表面處理,能夠直接影響汽車的使用壽命、外表美觀和整車價值。隨著環保要求的提高,對汽車涂裝技術的污染物排放和能耗要求也越來越嚴格。
VOC排放量是衡量涂裝環保性的重要指標之一,相關環保法規明確要求汽車單位涂裝面積的VOC排放量不大于20g/m2。VOC排放量的控制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一、源頭控制,即采用低VOC含量的涂裝材料;二過程控制,即采用高效率的噴涂技術,減少無效排放;三、末端治理,即配置廢氣凈化設施。為了治理VOC排放問題,近年來,新建或改造的汽車涂裝生產線普遍聯合采用水性化涂裝工藝和廢氣焚燒技術,與傳統的溶劑型涂裝工藝相比,雖然可以大幅降低VOC排放量,但是仍存在約12g/m2的VOC排放,無法徹底消除排放問題。
粉末涂料是以固體樹脂和顏料、填料及助劑等組成的固體粉末狀合成樹脂涂料,和普通溶劑型涂料及水性涂料不同,粉末涂料的分散介質不是溶劑和水,而是空氣,其具有無溶劑污染、100%成膜、能耗低的特點。因此,開發粉末涂料的汽車涂裝工藝有望從源頭上解決VOC排放問題。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汽車車身的粉末涂裝方法,以解決相關技術中VOC排放的問題。
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了一種汽車車身的粉末涂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對汽車車身依次進行前處理、電泳、粉末涂料噴涂、涂料烘干和精修下線,形成由內至外依次為電泳涂層、粉末涂層的車身涂層結構;其中,粉末涂料噴涂包括以下過程:
清掃粉末噴房:對粉末噴房內的塵埃進行清理,保證每立方英尺的空氣中:不含有粒徑≥5μm的塵埃顆粒,粒徑范圍為0.5μm~5μm的塵埃顆粒數不超過30000個;
設置粉末噴房的風向、風速和溫濕度:將粉末噴房的風向設置為豎直向下,風速設置為0.3~0.5m/s,溫度設置為20~30℃,濕度設置為50~70%;
噴涂:將待處理的汽車車身輸送至粉末噴房內,在靜電電壓為-70~-60kV的條件下向汽車車身的表面噴涂粉末涂料,成膜厚度為40~60μm。
一些實施例中,涂料烘干的溫度為160~180℃,時間為20~30min。
一些實施例中,粉末涂料噴涂過程的噴涂槍距為15~25cm,噴涂槍速為400~600mm/s。
一些實施例中,前處理的方式為磷化前處理或薄膜前處理。
一些實施例中,磷化前處理包括以下過程:
(1)預水洗:采用溫度為30~50℃的工業水噴淋汽車車身,噴淋時間為20~30s,噴淋壓力為0.05~0.15MPa;
(2)預脫脂:采用預脫脂槽液噴淋汽車車身,噴淋時間為30~60s,噴淋壓力為0.2~0.3MPa,預脫脂槽液溫度為40~50℃,預脫脂槽液pH值為12~1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71305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