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夏秋白茶的制作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667055.8 | 申請日: | 2021-06-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1736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31 |
| 發明(設計)人: | 鐘應富;羅紅玉;袁林穎;楊娟;王奕;張瑩;王杰;常睿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市農業科學院 |
| 主分類號: | A23F3/06 | 分類號: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王燦 |
| 地址: | 401329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白茶 制作方法 | ||
本發明屬于茶葉加工的技術領域,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夏秋白茶的制作方法。本發明包括除濕脫水、靜置萎凋、曬青、鼓風萎凋、堆青、汽熱殺青、烘干等幾個步驟。經本發明方法加工后的夏秋白茶,其外形緊實勻整,色澤灰綠或翠綠,湯色淺綠明亮,香氣清鮮,花香明顯,滋味醇鮮有花香,葉底完整,適口性顯著提升。與傳統工藝相比,采用本發明制作工藝,可明顯提高產品中的游離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等成分含量,顯著提升了夏秋茶的品質。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茶葉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夏秋白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夏秋原料茶,由于受氣候條件影響,其茶多酚、咖啡堿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低,滋味苦澀、香氣帶粗老氣味,適口性差,加工茶類綜合品質差,售價低,效益低,導致大量放棄采摘,造成浪費。
白茶不經殺青或揉捻,只經過曬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屬微發酵茶,是中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因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而得名,是中國六大茶類之一。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質特點。主要產地為福建福鼎、政和等地?;竟に嚢ㄎ?、烘焙(或陰干)、揀剔、復火等工序。云南白茶工藝主要是曬青。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質的關鍵工序。
傳統白茶的加工工藝主要采用春茶芽頭或一芽一葉原料,經萎凋和干燥工序制作,主產區為福建、云南等少數區域,受茶樹品種和當地氣候條件影響較大,產量低,外形松散,生產車間面積大,不利于規模化、機械化生產。因此,采用一種新的工藝技術將白茶加工制作成一種花香明顯、滋味醇和、湯清葉亮的夏秋季新白茶產品,對于實現夏秋原料的高效利用和高品質產品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為克服傳統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以重慶本土夏秋茶鮮葉為原料,采用一種新的工藝技術使所得產品花香明顯、滋味醇和、湯清葉亮的可實現夏秋茶原料的高效利用和高品質產品開發的夏秋白茶的制作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夏秋白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除濕脫水:將夏秋茶鮮葉攤放,除濕至含水量≤65%;
(2)靜置萎凋:將上述除濕后的鮮葉重新攤放,進行靜置萎凋;
(3)曬青:將萎凋好的鮮葉攤放在光照下進行曬青;
(4)鼓風萎凋:將曬青后的鮮葉進行鼓風萎凋;
(5)堆青:將萎凋好的鮮葉收攏堆放進行堆青;
(6)汽熱殺青:采用蒸汽與熱風結合的方式對鮮葉進行汽熱殺青;
(7)烘干:至含水量≤7%,即得成品。
優選的,所述步驟(1)中,所述鮮葉標準為一芽一葉或單芽,所述攤放的厚度為0.5~1cm,所述除濕的溫度為22~28℃,除濕的空氣濕度為≤50%。
優選的,所述步驟(2)中,所述攤放的厚度為1~2cm,所述靜置萎凋的溫度為20~25℃,靜置萎凋的濕度為55~65%,靜置萎凋的時間為38~40h。
優選的,所述步驟(3)中,所述曬青為在晴天上午8~10點進行攤放;
或者為在晴天下午17~19點進行攤放;
或者為正午在遮陽網下曬青20~30min,所述遮陽網離鮮葉攤青面距離為80~100cm;
或者為在室內采用黃色單色光照射1~2h。
優選的,所述步驟(4)中,所述鼓風的時間為30~50min,鼓風的溫度為23~26℃。
優選的,所述步驟(5)中,所述堆放的厚度為20~30cm,堆青的時間為30~60min。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市農業科學院,未經重慶市農業科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6705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