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用于口腔黏膜給藥的裝載雙重藥物的聚合物微針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110576041.5 | 申請日: | 2021-05-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32589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09 |
| 發(fā)明(設計)人: | 巨曉潔;李新嬌;褚良銀;江潞;汪偉;劉壯;謝銳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M37/00 | 分類號: | A61M37/00;A61K9/00;A61K31/58;A61K31/573;A61K31/715;A61K47/36;A61K47/38;A61K47/32;A61K47/42;A61P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濟緯天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郭萍 |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口腔 黏膜 裝載 雙重 藥物 聚合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用于口腔黏膜給藥的裝載雙重藥物的聚合物微針,其特征在于,該聚合物微針由基底和在基底一側上陣列分布的載藥微針組成,載藥微針呈棱錐狀,由尖端部、中間部和底部組成,尖端部與中間部負載有藥物;尖端部、中間部以及底部的基體材料不同,底部與基底的基體材料相同,尖端部的基體材料是具有三維網絡結構的可降解生物相容性高分子材料,中間部和底部的基體材料為水溶性生物相容高分子材料;尖端部與中間部負載的藥物均為親水性藥物,中間部負載有藥物B,尖端部負載有藥物B和藥物A;
載藥微針的中間部溶于水但不溶于有機溶劑,載藥微針的底部能同時溶于水和有機溶劑,載藥微針的尖端部不溶于水;藥物A和藥物B為不同的親水性口腔黏膜病治療藥物;
該聚合物微針經口腔黏膜給藥后,基底和載藥微針的中間部先溶解而釋放出中間部所負載的藥物,載藥微針的尖端部脫離中間部而保留在口腔黏膜中,隨著尖端部基體材料的溶脹和降解而逐漸釋放出尖端部所負載的藥物;
該聚合物微針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配制溶液
將尖端部單體、藥物A與光引發(fā)劑溶于水中,靜置脫除氣泡,得到溶液A;溶液A中,尖端部單體的濃度為50~300?mg/mL,光引發(fā)劑的濃度為0.001~0.003?mg/mL;
將中間部基體材料與藥物B溶于水中,靜置脫除氣泡,得到溶液B;溶液B中,中間部基體材料的濃度為100~300?mg/mL;
將基底基體材料溶于有機溶劑中,靜置脫除氣泡,得到溶液C;溶液C中,基底基體材料的濃度為100~600?mg/mL;
(2)制備裝載雙重藥物的聚合物微針
采用模具制備裝載雙重藥物的聚合物微針,該模具包括陣列分布的微針空腔和與微針空腔的開口端連通的基底空腔;
向模具中加入溶液A,在1~4℃充分離心,使溶液A填滿微針空腔,回收未進入微針空腔的溶液A,干燥除去模具內的溶液A中的部分水分,然后施加紫外光照引發(fā)尖端部單體聚合形成尖端部;
向模具中加入溶液B,在1~4℃充分離心,使溶液B填滿微針空腔,回收未進入微針空腔的溶液B,干燥除去水分,然后向模具中加入溶液C,在1~4℃充分離心使基溶液C填滿模具,干燥除去有機溶劑,脫模,得到裝載雙重藥物的聚合物微針。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用于口腔黏膜給藥的裝載雙重藥物的聚合物微針,其特征在于,載藥微針中間部的基體材料為葡聚糖、透明質酸、聚乙烯醇、羧甲基纖維素,載藥微針底部的基體材料為聚乙烯吡咯烷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用于口腔黏膜給藥的裝載雙重藥物的聚合物微針,其特征在于,載藥微針尖端部的基體材料為光引發(fā)聚合的具有三維網絡結構的可降解生物相容性高分子材料。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用于口腔黏膜給藥的裝載雙重藥物的聚合物微針,其特征在于,載藥微針的尖端部的基體材料為交聯(lián)甲基丙烯酰化透明質酸或交聯(lián)甲基丙烯酰化明膠。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用于口腔黏膜給藥的裝載雙重藥物的聚合物微針,其特征在于,載藥微針呈正四棱錐狀。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用于口腔黏膜給藥的裝載雙重藥物的聚合物微針,其特征在于,載藥微針的高度為400~800?μm,載藥微針的底面邊長與微針高度之比為1:(2~3)。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用于口腔黏膜給藥的裝載雙重藥物的聚合物微針,其特征在于,步驟(2)在進行干燥操作時,干燥溫度均不超過3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大學,未經四川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76041.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