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動汽車廢舊電池智能報廢回收系統及其回收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574423.4 | 申請日: | 2021-05-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7066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01 |
| 發明(設計)人: | 宮雪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贛州知星科技合伙企業(有限合伙) |
| 主分類號: | H01M10/54 | 分類號: | H01M10/54;H01M10/04;H01M10/42 |
| 代理公司: | 南昌金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 代理人: | 石紅麗 |
| 地址: | 341000 江西省贛州市***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動汽車 廢舊電池 智能 報廢 回收 系統 及其 工藝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動汽車廢舊電池智能報廢回收系統及其回收工藝,包括:操作平臺以及設置于操作平臺外部的操作機架;設置于操作機架上的工具箱以及若干組機械臂;設置于工具箱內的若干拆卸工具,機械臂與拆卸工具組合后用于將電池包從電動汽車上拆除并將電池包拆解呈若干電池模組;與操作平臺連通的檢測室以及存儲區;設置于檢測室內的用于識別拆解的電池模組的型號并記錄與上傳的識別裝置;設置于檢測室內的用于檢測電池模組的性能并將電池模組的性能歸納呈若干性能數值區間的檢測裝置;用于將相同型號且同一性能數值區間內的電池包組成新的電池包的打包裝置,其中,當新電池包滿足電動汽車的使用標準時,再將新電池包與對應的電動汽車重新組合。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動汽車報廢處理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電動汽車廢舊電池智能報廢回收系統及其回收工藝。
背景技術
為保護環境和資源并推動我國汽車行業發展,近些年新能源車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時至今日,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新能源汽車得到了井噴式發展。
隨著鋰電池產量和消費量的逐年攀升,電池報廢量也不斷增加,所以對廢舊電池的綜合回收并處理利用刻不容緩。畢竟動力鋰電池退役后,如果處置不當,隨意丟棄,一方面會給社會帶來環境影響和安全隱患,另一方面也會造成資源浪費。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回收利用,有利于保護環境和社會安全,推進資源循環利用,有利于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對于加快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為了克服背景技術中存在的缺點,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動汽車廢舊電池智能報廢回收系統及其回收工藝,能夠有效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涉及的問題。
技術方案:
一種電動汽車廢舊電池智能報廢回收系統,包括:用于停放經初步拆解的電動汽車且可將其內任一電動汽車的位置調整至其出口處的立體停車架;與所述立體停車架出口相連通的操作平臺,其中所述操作平臺上設置有能將電動汽車傳送至所述操作平臺上的第一傳送裝置;設置于所述操作平臺外部的操作機架;設置于所述操作機架上的工具箱以及若干組機械臂;設置于所述機械臂上的第一連接裝置;設置于所述工具箱內的若干拆卸工具;設置于所述拆卸工具上的能夠與第一連接裝置建立連接關系的第二連接裝置所述機械臂與拆卸工具組合后用于將電池包從電動汽車上拆除并將所述電池包拆解呈若干電池模組;與所述操作平臺連通的檢測室以及存儲區;設置于所述存儲區上的用于將殘余的電動汽車傳送至存儲區的第二傳送裝置;與所述第二傳送裝置連通的用于將拆解的電池模組傳送至所述檢測室的第三傳送裝置;設置于所述第二傳送裝置與第三傳送裝置連通處的用于將拆解的電池模組從所述第二傳送裝置上轉移至第三傳送裝置上的挑揀裝置;設置于所述檢測室內的用于識別拆解的電池模組的型號并記錄與上傳的識別裝置;設置于所述檢測室內的用于檢測電池模組的性能并將所述電池模組的性能歸納呈若干性能數值區間的檢測裝置;與所述檢測室連通的用于將不同型號不同性能的電池模組分別傳送至各組裝區的若干第四傳送裝置;設置于所述組裝區內的用于將相同型號且同一性能數值區間內的電池包組成新的電池包的打包裝置,其中,當新電池包滿足電動汽車的使用標準時,再將新電池包與對應的電動汽車重新組合;分別與所述立體停車架、第一傳送裝置、機械臂、第一連接裝置、第二連接裝置、第二傳送裝置、第三傳送裝置、挑揀裝置、第四傳送裝置以及打包裝置連接的驅動單元;以及分別與識別裝置、檢測裝置以及驅動單元連接的用于向所述驅動單元發送工作信號的處理單元。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式,所述操作機架上還設置有與所述驅動單元連接且用于去除電池包以及電池模組上的灰塵的除塵裝置。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式,所述檢測室內還設置有貼碼裝置,所述貼碼裝置根據電池模組的性能生成對應的條碼并將所述條碼貼在所述電池模組上,將所述條碼上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贛州知星科技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未經贛州知星科技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7442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