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降低摩擦力的雙質量飛輪彈簧支撐結構件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507810.6 | 申請日: | 2021-05-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5397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27 |
| 發明(設計)人: | 吳光強;趙國強;阮博文;鞠麗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同濟大學 |
| 主分類號: | F16F15/167 | 分類號: | F16F15/167;F16F15/30 |
| 代理公司: | 上??坡蓪@硎聞账?特殊普通合伙) 31290 | 代理人: | 劉瑩 |
| 地址: | 20009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降低 摩擦力 質量 飛輪 彈簧 支撐 結構件 | ||
本發明公開一種降低摩擦力的雙質量飛輪彈簧支撐結構件,包括多個第一彈簧支撐結構件和多個第二彈簧支撐結構件,所述至少一個第一彈簧支撐結構件與初級飛輪內壁的接觸是非全貼合接觸,或至少一個第二彈簧支撐結構件與初級飛輪內壁的接觸是非全貼合接觸,減小接觸面積來降低摩擦力。本發明的優點是通過增大彈簧支撐結構件一端或兩端的曲率,減小了彈簧支撐結構件與初級飛輪內壁的接觸面積,使得原全貼合接觸面變為非全貼合接觸面,降低了摩擦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汽車動力傳動部件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降低摩擦力的雙質量飛輪彈簧支撐結構件。
背景技術
發動機帶動雙質量飛輪高速運轉時,減振彈簧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會向初級飛輪內壁一側彎曲變形,減振彈簧與初級飛輪內壁的摩擦會增大,這無疑會增大減振彈簧磨損縮短其使用壽命。在減振彈簧與初級飛輪內壁間加入彈簧支撐結構件,彈簧支撐結構件與初級飛輪內壁形成單自由度滑動配合,避免了減振彈簧與初級飛輪內壁的直接接觸,提高了減振彈簧的使用壽命。
雖然彈簧支撐結構件避免了彈簧與飛輪間的摩擦,但是其自身與初級飛輪內壁之間仍會產生摩擦力,如圖1、圖2a、圖2b、圖3a和圖3b所示,現有的第一、第二彈簧支撐結構件在弧形滑道內移動時,第一彈簧支撐結構件1和第二彈簧支撐結構件4與初級飛輪內壁2的接觸面6、8是完全貼合的,第一彈簧支撐結構件1的曲線5、第二彈簧支撐結構件4的曲線7的曲率等于初級飛輪內壁2的曲率。在盡可能保護減振彈簧,不縮短彈簧支撐結構件長度的情況下,如何控制彈簧支撐結構件與初級飛輪內壁間的摩擦力。這是本申請需要著重改善的地方。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要提供一種降低摩擦力的雙質量飛輪彈簧支撐結構件,通過改變彈簧支撐結構件與初級飛輪內壁之間的接觸面大小以改變摩擦力的大小。
雙質量飛輪運行時,第一彈簧支撐結構件壓縮減振彈簧,并推動減振彈簧沿著弧形滑道向前移動,同時該減振彈簧推動第二彈簧支撐結構件繼續移動。在弧形滑道內充滿了粘性油脂,起著阻尼的作用。
根據牛頓粘性定律(或稱牛頓內摩擦定律),對于粘性流體,發生分層流動,因流速不同,相鄰兩層之間就有相對滑動,存在著摩擦力。牛頓流體的層流間摩擦力與兩物體的相對速度呈線性函數關系,則考慮粘性摩擦后的摩擦力表達式為:
式中,為符號函數,為動力粘性系數,為接觸面積,為流速變化值,為距離差,故為流速梯度。
動力粘性系數由流體本身性質以及流體的溫度決定,流速梯度由初級飛輪和彈簧支撐結構件的相對速度和油液膜厚決定的,這些條件不易改變,只能通過減小接觸面積來降低粘滯摩擦力。
為了解決以上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降低摩擦力的雙質量飛輪彈簧支撐結構件,包括多個第一彈簧支撐結構件和多個第二彈簧支撐結構件,所述至少一個第一彈簧支撐結構件與初級飛輪內壁的接觸是非全貼合接觸,減小接觸面積來降低摩擦力。
所述非全貼合接觸,是指第一彈簧支撐結構件的中部曲率與初級飛輪內壁的曲率相同,第一彈簧支撐結構件的一端或兩端的曲率大于中部的曲率。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降低摩擦力的雙質量飛輪彈簧支撐結構件,包括多個第一彈簧支撐結構件和多個第二彈簧支撐結構件,所述至少一個第二彈簧支撐結構件與初級飛輪內壁的接觸是非全貼合接觸,減小接觸面積來降低摩擦力。
所述非全貼合接觸,是指第二彈簧支撐結構件的中部曲率與初級飛輪內壁的曲率相同,第二彈簧支撐結構件的一端或兩端的曲率大于中部的曲率。
本發明又提供了一種降低摩擦力的雙質量飛輪彈簧支撐結構件,包括多個第一彈簧支撐結構件和多個第二彈簧支撐結構件,所述至少一個第一彈簧支撐結構件和至少一個第二彈簧支撐結構件與初級飛輪內壁的接觸均是非全貼合接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同濟大學,未經同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0781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