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煉膠工藝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505596.0 | 申請日: | 2021-05-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3218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24 |
| 發明(設計)人: | 譚宇;黃光;王三孟;穆洪帥;劉權;黃良平;王雪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B7/28 | 分類號: | B29B7/28;B29B7/18;B29B7/22;B29B7/56;B29B7/72;B29B7/74 |
| 代理公司: | 株洲湘知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3232 | 代理人: | 蘇娟 |
| 地址: | 412007 湖***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工藝 系統 方法 | ||
1.煉膠工藝系統,包括密煉機(1)、向密煉機(1)中投送橡膠生膠的投料系統(2)、向密煉機(1)中投送配合劑的配合劑投料器(3)、與密煉機(1)的排料口對接用于翻膠冷卻的降溫開煉機(4)和用于壓片收膠的成型收膠系統(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溫開煉機(4)和成型收膠系統(5)之間設有對膠料進行多次低溫薄通的自動薄通裝置(6),降溫開煉機(4)與自動薄通裝置(6)之間以及自動薄通裝置(6)與成型收膠系統(5)之間均通過傳送帶傳導膠料;
所述的自動薄通裝置(6)包括開煉機(61)、向開煉機(61)的冷卻管道中注入低溫冷卻水進行強力冷卻的強冷卻裝置(62)和用于傳導膠料且傳導方向可變的膠料傳導機構(63),開煉機(61)、強冷卻裝置(62)和膠料傳導機構(63)通過控制系統自動控制,膠料傳導機構(63)架設于開煉機(61)的排料口和入料口之間,膠料隨膠料傳導機構(63)傳導方向的改變而導入成型收膠系統(5)中,降溫開煉機(4)通過傳送帶向開煉機(61)傳導膠料,開煉機(61)中輥筒的下方均設置用于將膠料從輥筒刮下的刮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煉膠工藝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膠料傳導機構(63)包括與開煉機(61)排料口對接的下輸送帶(631)、通過自動伸縮桿件控制而變向的變向輸送帶(632)和將膠料導入開煉機(61)入料口的上輸送帶(633),變向輸送帶(632)的出料端與上輸送帶(633)入料端搭接,并通過變向搭接與成型收膠系統(5)入料口對接的傳送帶。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煉膠工藝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變向輸送帶(632)的變向角度大于等于90度,下輸送帶(631)、變向輸送帶(632)和上輸送帶(633)的輸送長度總和不少于5m,開煉機(61)中的輥筒輥距為0.1mm-0.4mm。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煉膠工藝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型收膠系統(5)包括接收自動薄通裝置(6)導出的膠料的成型開煉機(51)、對膠料進行成型后冷卻的冷卻系統(52)和用于收膠的收膠系統(53),成型開煉機(51)通過傳送帶與冷卻系統(52)連接,收膠系統(53)與冷卻系統(52)的出料口對接。
5.采用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煉膠工藝系統的煉膠工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橡膠生膠和除硫磺外的配合劑分別投入密煉機(1)中并在密煉機(1)中進行低溫混煉,制備一段膠;
第二步:向密煉機(1)中投入硫磺繼續混煉,制備終煉膠;
第三步:終煉膠排至降溫開煉機(4)中進行自動翻膠冷卻降溫;
第四步:將膠料導至自動薄通裝置(6)中進行多次低溫薄通;
第五步:將膠料導至成型收膠系統(5)中進行壓片收膠,完成煉膠。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煉膠工藝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密煉機(1)的煉膠溫度為115℃-130℃,煉膠時間為180s-360s,第二步中密煉機(1)的煉膠溫度為90℃-100℃,煉膠時間為60s-90s。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煉膠工藝方法,其特征在于:強冷卻裝置(62)向開煉機(61)的冷卻管道中注入的低溫冷卻水不超過12℃,使開煉機(61)中的輥筒溫度不高于30℃。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煉膠工藝方法,其特征在于:開煉機(61)的薄通時間為密煉機(1)煉膠時間與降溫開煉機(4)翻膠時間之和。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煉膠工藝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四步具體是指:根據膠料性能調節開煉機(61)的轉速、輥筒間距、膠料傳導機構(63)的傳導速度、強冷卻裝置(62)注入至開煉機(61)中的低溫冷卻水溫度、開煉機(61)的輥筒溫度、開煉機(61)中刮刀與輥筒的間距、開煉機(61)的自動薄通時間,并用膠料傳導機構(63)將膠料循環多次投入開煉機(61)中進行低溫薄通,在達到開煉機(61)的自動薄通時間時變向輸送帶(632)自動變向搭接至與成型收膠系統(5)入料口對接的傳送帶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05596.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