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青光眼手術粘小管成形術的自動送絲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504907.1 | 申請日: | 2021-05-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4358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15 |
| 發明(設計)人: | 邊桂彬;李楨;李明峻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61F9/007 | 分類號: | A61F9/007;H02K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夏泰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62 | 代理人: | 孫劍鋒 |
| 地址: | 10019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青光眼 手術 粘小管 成形 自動 裝置 | ||
1.青光眼手術粘小管成形術的自動送絲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驅動和傳動結構、微導管固定結構、裝卡結構和力學傳感器;所述驅動和傳動結構固定安裝于所述殼體,所述微導管固定結構和所述驅動和傳動結構連接,所述力學傳感器安裝于微導管固定結構上并位于所述微導管固定結構和所述驅動和傳動結構之間,所述殼體安裝于所述裝卡結構;
所述微導管固定結構包括:固定旋鈕、夾緊旋鈕、微導管平臺、微導管支架、微導管的接口管和裝壓塊;通過將所述固定旋鈕旋轉進所述驅動和傳動結構中,將所述微導管平臺和所述驅動和傳動結構固定,通過所述夾緊旋鈕將所述力學傳感器固定于所述微導管平臺上,所述微導管支架通過一對所述裝壓塊安裝在微導管平臺上,所述微導管的接口管固定在所述微導管支架上;所述微導管的接口管采用三段式不銹鋼導管結構;兩兩相套安裝;
所述驅動和傳動結構包括:電機、驅動帶輪、舵輪、同步帶、滑塊、線性導軌、隨動模塊、夾緊板和夾緊塊;
所述的電機安裝于所述殼體上,所述電機與驅動帶輪相接,帶動驅動帶輪轉動,驅動帶輪通過同步帶直接與從動的舵輪相連接,通過同步帶傳遞動力,所述夾緊板通過與夾緊塊配合夾緊固定在同步帶上,隨同步帶滑動,所述隨動模塊通過夾緊板兩側殼體留下的縫隙,伸出的兩個安裝耳安裝于夾緊板,所述滑塊固定于所述夾緊板下方,安裝在線性導軌上方,線性導軌通過與殼體上的槽配合,使得線性導軌的位置始終保持豎直,并用螺絲固定于殼體內部;
所述微導管平臺與隨動模塊上的凹槽相配合,將固定旋鈕轉進去,將微導管平臺與隨動模塊固定為一體;
所述微導管的接口管包括:
第一段不銹鋼導管、第二段不銹鋼導管、第三段不銹鋼導管、彈簧;所述第一段不銹鋼導管套入連接所述第二段不銹鋼導管,所述第二段不銹鋼導管套入連接所述第三段不銹鋼導管,所述彈簧套在所述第二段不銹鋼導管外;
在所述第三段不銹鋼導管的末端連接軟管,再由所述軟管連接一段毛細管;
所述微導管的接口管包括:所述第三段不銹鋼導管的內徑大于所述第二段不銹鋼導管的外徑,所述第二段不銹鋼導管的內徑大于所述第一段不銹鋼導管的外徑,所述第一段不銹鋼導管的內徑大于微導管的結節結構的直徑;
所述毛細管的弧大于11.5mm,小于12.5mm,與人眼中的schlemm’s管的弧度范圍相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青光眼手術粘小管成形術的自動送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導管固定結構還包括:微導管同軸調節結構,所述微導管同軸調節結構設置于所述微導管支架的兩側,用于調整所述微導管的接口管前后兩端同軸。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青光眼手術粘小管成形術的自動送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卡結構包括:裝卡扣、裝卡軸、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裝卡扣和裝卡軸設置在所述裝卡平臺的前端,所述第一滑槽設置在所述裝卡結構的的中間部位,所述第二滑槽設置在所述裝卡平臺的后端;所述裝卡扣和裝卡軸配合安裝,裝卡軸按壓下去,然后卡入裝卡扣中,松開手之后,安裝軸即可自行彈出,裝卡軸按壓下去的部分的直徑與裝卡扣的孔徑相同。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青光眼手術粘小管成形術的自動送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設置有第一滑槽限位器,防止卡進第一滑槽的時候過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04907.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