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軌道交通用轉轍機智能測試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484595.2 | 申請日: | 2021-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5550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23 |
| 發明(設計)人: | 張鵬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通匯軌道交通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99/00 | 分類號: | G01M99/00 |
| 代理公司: | 蘇州佳博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342 | 代理人: | 唐毅 |
| 地址: | 215400 江蘇省蘇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軌道 通用 轉轍機 智能 測試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軌道交通用轉轍機智能測試系統,包括數據收集模塊,所述數據收集模塊包括傳感器模塊、調理轉換電路和控制模塊,所述數據收集模塊實現對轉轍機運行狀態參數同步實時收集,所述傳感器用以采集軌道岔轉轍機轉換力矩、工作電流、電壓、運行環境數據、表示桿缺口,檢測信號經調理轉換電路放大、濾波,轉換為標準的脈沖信號,并進行A/D轉換處理,并經過通信電纜傳輸至故障預測處理模塊,所述控制模塊包括控制中心、電源模塊,通訊交換模塊、道岔控制模塊。本發明中軌道交通用轉轍機智能測試系統,可對軌道岔轉轍機設備運行狀態實時監測,提高軌道交通岔轉轍機設備運行可靠性,避免可能的危害和損失。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軌道故障預測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軌道交通用轉轍機智能測試系統。
背景技術
轉轍機控制著列車的前進方向,作為道岔控制系統的執行機構,轉轍機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對于高鐵、地鐵日常運營管理而言是極為關鍵的。當設備出現故障時,能快速診斷出故障類型并進行維修是極具意義。
軌道轉轍機雖實現了電氣化,離智能化相差甚遠。受制于數據采集用傳感器、數據傳輸手段、分析評估模型等技術限制,對于轉轍機的工作狀態(如是否斷電,軌道分岔是否成功,出現故障是否有告警等等)還沒有有效的監測手段(比如:目前在寒冷的東北、西藏地區,轉轍機內常常發生結冰現象,現行的方法是依靠鐵路工人逐個巡視,手動排查冰塊,為此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南方潮濕地區,轉轍機內部濕度較大,對電路和轉轍機構也構成嚴重威脅,對此目前也沒有有效的解決措施),離數字化、智能化還有很大距離。
為此,需要提供一種軌道交通用轉轍機智能測試系統,以解決現有對異常情況不能進行智能監控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對異常情況不能進行智能監控的問題,而提出的一種的軌道交通用轉轍機智能測試系統。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軌道交通用轉轍機智能測試系統,其包括數據收集模塊、故障預設處理模塊、存儲模塊和報警顯示模塊,所述數據收集模塊用于對轉轍機運行狀態參數同步實時收集,所述數據收集模塊包括傳感器、控制模塊和調理轉換電路,所述控制模塊包括控制中心、電源模塊、通訊交換模塊和道岔控制模塊,所述通訊交換模塊用于實現所述控制模塊與所述道岔控制模塊之間的通信,所述電源模塊用于為所述道岔控制模塊提供電能,所述道岔控制模塊與一道岔轉轍機電氣連接,用于根據所述控制中心的控制命令,控制所述道岔轉轍機動作。
所述傳感器用于采集軌道岔轉轍機轉換力矩、工作電流、電壓、運行環境數據、表示桿缺口,所述調理轉換電路用于對檢測信號經放大、濾波,轉換為標準的脈沖信號,并經過通信電纜傳輸至故障預測處理模塊。
所述通訊交換模塊包括第一光纖交換單元和第二光纖交換單元,所述道岔控制模塊包括第一道岔控制單元和第二道岔控制單元,所述第一道岔控制單元與第二道岔控制單元構成熱備冗余結構,所述第一道岔控制單元和所述第二道岔控制單元均包括兩個智能處理單元,每個智能處理單元通過光纖接口與所述通訊交換模塊連接。
所述故障預設處理模塊用于接收來自所述數據收集模塊的數據,進行運算分析,所述故障預設處理模塊采用遺傳算法進化模式將自所述數據收集模塊的信號特征參數轉化為遺傳因子,得到優化的故障特征參數表達式,進化迭代,遍歷故障特征,搜索故障判別最佳特征參數組合方式,尋找匹配可能性最大的故障趨勢,得出診斷結果。
所述存儲模塊用于存所述儲軌道轉轍機歷史運行及故障試驗數據、故障預測處理數據、報警信息記錄。
所述報警顯示模塊包括微處理器和報警顯示面板,報警顯示面板上設有蜂鳴器、消音按鍵和指示燈,微處理器采用嵌入式控制器,是整個模塊的核心單元,根據程序完成整個模塊的功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通匯軌道交通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蘇州通匯軌道交通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8459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單目相機的空中加油錐套位姿測量方法
- 下一篇:科技項目管控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