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制造由至少兩個織物層構成的織物復合結構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471330.9 | 申請日: | 2021-04-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8069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02 |
| 發明(設計)人: | S·費舍爾;P·沙伊納;R·霍爾茲 | 申請(專利權)人: | 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32B27/02 | 分類號: | B32B27/02;B32B27/36;B32B27/34;B32B27/12;B32B33/00;B32B37/06;B32B37/10;B32B37/12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劉安東;司昆明 |
| 地址: | 德國斯***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制造 至少 兩個 織物 構成 復合 結構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用于制造由至少兩個織物層(10、18、30)構成的織物復合結構(1)的方法,在該方法中,布置在第一織物層(10)上的第二織物層(18)僅部分覆蓋第一織物層(10),其中,第二織物層(18)在覆蓋區域中借助形式為熱塑性材料(14)的粘接層與第一織物層(10)連接。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制造由至少兩個織物層構成的織物復合結構的方法,其中,至少兩個織物層通過在印刷技術中使用的熱塑性材料至少部分相互連接。
背景技術
由DE 20 2011 004 697 U1已知,在紡織物的平面結構中,通過彼此平行布置的線狀的區域限界裁剪通道(Schneidgasse)。這些區域或限界結構借助熱熔粘性紗線(Schmelzklebegarn)伴隨通過與平面結構的針織過程的相應的處理產生。使用熱熔粘性紗線以用于避免在平面結構切斷后在裁剪通道的區域外的散線(Ausfransung)。
此外,由DE 10 2006 027 213 A1已知,通過層壓工藝將完全彼此覆蓋的織物層相互連接起來。
發明內容
用于制造由至少兩個織物層構成的織物復合結構的、帶有權利要求1的特征的按本發明的方法具有的優點是,其在生產技術上有利的設計方案中實現了第二織物層的被第一織物層僅部分覆蓋的區域的高度精確的布置。在此,第二織物層的與第一織物層連接的區域視要求而定要么全面地、要么僅部分與第一織物層連接。
因此在前面的闡釋的背景下,在用于制造由至少兩個織物層構成的織物復合結構的按本發明的方法中(在該方法中,布置在第一織物層上的第二織物層僅部分覆蓋第一織物層并且第二織物層借助熱塑性材料在覆蓋區域中與第一織物層連接)規定,所述方法具有至少下列步驟:在第一步驟中,熱塑性材料通過壓印施加到第一織物層上。緊接著在第二步驟中將第二織物層布置在第一織物層上并且將兩個織物層在熱塑性材料的區域中通過熱量和壓力至少在熱塑性材料的區域中連接起來。緊接著沿熱塑性材料的至少一個輪廓切斷第二織物層(其中,切斷進行至第一織物層的高度)。最后,沿熱塑性材料的至少一個輪廓將第二織物層從第一織物層揭下。
用于制造由至少兩個織物層構成的織物復合結構的按本發明的方法的有利的擴展設計方案在從屬權利要求中提出。
視第二織物層的與第一織物層連接的區域的要求或幾何形狀而定,可能有利的是,將熱塑性材料以線的形式或者線形地施加到第一織物層上。換句話說,這意味著,第二織物層在線形的連接結構的區域(由熱熔粘性紗線形成)中與第一織物層連接。
尤其可以規定,熱塑性材料構造了閉合的輪廓。這使得第二織物層的大面積構造的區域能以在熱塑性材料的量和時耗方面的較小的耗費安全地與第一織物層連接。
在最后給出的建議的擴展設計方案中可以規定,沿閉合的輪廓的外側切斷第二織物層,因而在第二織物層從第一織物層揭下之后,第二織物層在輪廓內覆蓋第一織物層。因此通過使第二織物層僅部分與第一織物層連接,可以在兩個織物層之間構造了由熱塑性材料的閉合的外輪廓限界的空腔。
作為在兩個織物層之間的線形的或僅部分的連接的備選方案,在使用熱塑性材料時也可以規定大面積的連接,以便構造尤其牢固的或出于通常的要求盡可能大面積的連接。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規定,熱塑性材料以平面的、尤其是矩形的元件的形式施加到第一織物層上。
在最后給出的建議的擴展設計方案中,為了在兩個織物層之間構造更大的、尤其是全面的連接而規定,沿所述元件的外側切斷第二織物層,因而在第二織物層從第一織物層揭下之后,第二織物層在所述元件的區域中全面地與第一織物層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未經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71330.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