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兼顧交通流和個體的道路運行風險主動防控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441172.2 | 申請日: | 2021-04-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9232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29 |
| 發明(設計)人: | 郭應時;胡亞輝;魏文輝;王暢;辛琪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安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8G1/01 | 分類號: | G08G1/01;G08G1/04;G08G1/052;G08G1/16;H04L67/12;H04L67/52;G06Q10/02;G06Q50/26 |
| 代理公司: | 西安睿通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61218 | 代理人: | 惠文軒 |
| 地址: | 710064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兼顧 通流 個體 道路 運行 風險 主動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交通安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兼顧交通流和個體的道路運行風險主動防控系統及方法。所述系統包括:云處理中心平臺、可變信息板和多個交通流監測設備;每個交通流監測設備設置于公路路側的龍門架上,每個交通流監測設備包含交通事件檢測器、網絡攝像機和毫米波雷達。本發明針對雙向兩車道的公路安全等級的防控問題,從速度誘導和信息提醒的角度對道路的運行風險進行防控,具體采用了視覺獲取的方式得到當前交通的變化情況,通過評估抓拍到的交通情況,確定當前道路風險等級,對上游交通流的車輛速度進行控制,避免上游車輛的大量匯入造成事故多發點的交通擁堵,有效規避了交通事故的發生。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交通安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兼顧交通流和個體的道路運行風險主動防控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當前道路風險等級的預測、預警方法中對交通流和個體車輛的主動風險防控方法中存在不足,監測設備安裝在雙向兩車道上,發生碰撞交通事故會影響上游車輛的通行,對道路造成一定的擁堵,此時上游的車輛不知道下游事故多發點已發生事故,上游的車輛會按照當前道路的限速進行正常行駛,而現有的主動風險防控方法并未對上游交通流的車輛速度進行控制,造成上游車輛大量匯入下游的事故點,造成事故多發點的交通擁堵,降低了道路運輸的效率。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兼顧交通流和個體的道路運行風險主動防控方法及系統,本發明針對雙向兩車道的公路安全等級的防控問題,從速度誘導和信息提醒的角度對道路的運行風險進行防控,具體采用了視覺獲取的方式得到當前交通的變化情況,通過評估抓拍到的交通情況,確定當前道路風險等級,對上游交通流的車輛速度進行控制,避免上游車輛的大量匯入造成事故多發點的交通擁堵,有效規避了交通事故的發生。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兼顧交通流和個體的道路運行風險主動防控系統,包括:云處理中心平臺、可變信息板和多個交通流監測設備;
每個所述交通流監測設備設置于公路路側的龍門架上,每個所述交通流監測設備包含交通事件檢測器、網絡攝像機和毫米波雷達;所述網絡攝像機包含邊緣計算單元;所述交通事件檢測器用于實時檢測公路上的異常交通事件時,提取發生異常交通事件的車輛信息,并將其傳輸給云處理中心平臺,其中,車輛信息包含車型、顏色和車牌;所述網絡攝像機用于拍攝公路上的每個車輛的車輛信息,并將其傳輸給邊緣計算單元;所述邊緣計算單元用于獲取車輛信息,并生成對應車輛的ID編碼,并將其傳輸給云處理中心平臺;所述毫米波雷達用于檢測公路上每個車輛的車速信息,并將其傳輸給云處理中心平臺;
所述云處理中心平臺根據車輛信息、ID編碼、車速和位置信息,確定公路上的交通流風險等級和個體風險等級以及與其匹配的交通流風險等級對應的防控策略和個體風險等級對應的防控策略,并將相應的防控策略傳輸給可變信息板;
所述可變信息板設置于公路路側,用于根據控制策略,顯示預警信息。
進一步的,所述交通流監測設備有三個,三個所述交通流檢測設備依次設置在所述事故頻率高發點上游100m處的公路路側的龍門架上、上游400m處的公路路側的龍門架上和上游1000m處的公路路側的龍門架上;其中,所述事故頻率高發點是根據歷史交通數據確定。
進一步的,所述可變信息板有兩個,分別為可變信息板S1和可變信息板S2;
所述可變信息板S1設置于所述事故頻率高發點上游300m處的公路路側,用于顯示交通流矯正信息;
所述可變信息板S2設置于所述事故頻率高發點上游1000m處的公路路側,用于顯示個體風險等級較高的個體車輛信息。
(二)兼顧交通流和個體的道路運行風險主動防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安大學,未經長安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4117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