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超高分子聚乙烯纖維內襯管油管及其生產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97551.6 | 申請日: | 2021-04-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0813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13 |
| 發明(設計)人: | 姚湘江;陳宏;趙南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千禧龍纖特種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L9/14 | 分類號: | F16L9/14;F16L57/06;F16L57/00;F16L58/10;F16L53/70;F16L53/32;F16L59/06;F17D1/18;B32B37/12 |
| 代理公司: | 衢州維創維邦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82 | 代理人: | 常奇峰 |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金***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超高 分子 聚乙烯 纖維 內襯 油管 及其 生產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超高分子聚乙烯纖維制備的內襯管油管,包括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內部固定安裝有內管,該內管的兩端面向外延伸并且包裹在油管的端面外;所述內管為超高分子聚乙烯復合材料或熱塑性高密度聚乙烯復合材料,所述內管的厚度為4?6mm。本發明實用性強,易于推廣。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油田開采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超高分子聚乙烯纖維內襯管油管及其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油田在用的油管的材料屬性均為鋼材,具有很高的強度和硬度,在油田生產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隨著油田驅替方式的多樣化和定向斜井數量的增加,致使桿、管偏磨、結垢、腐蝕問題更加突出。據統計,造成桿、管偏磨、結垢、腐蝕檢泵井數占油田油井作業總數的(3)0%左右。隨著三次采油規模的不斷擴大,給機械采油帶來以下幾方面問題:采出液見聚濃度逐漸上升,水驅全面見聚,抽油桿柱下行阻力大,桿管偏磨比例高,檢泵率上升,檢泵周期縮短,生產維護成本較高;井筒結蠟,造成桿柱負荷增加,影響生產管柱運行壽命的同時,能耗上升;三元復合驅機采井結垢卡泵嚴重,檢泵周期相對較短,依靠化學清防垢費用高,物理防垢技術還不成熟。
現階段為了處理這樣的問題,通常會采用對油管加裝內襯管的方式進行解決;現階段市場上通常通過玻璃內襯管;經過使用后發現,現階段市場上采用玻璃內襯管的方式存在易碎的問題,存在使用過程中存在內襯管易碎和結構強度低的問題,因此需要針對此技術進行修改。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超高分子聚乙烯纖維內襯管油管及其生產方法,用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超高分子聚乙烯纖維制備的內襯管油管,包括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內部固定安裝有內管,該內管的兩端面向外延伸并且包裹在油管的端面外;所述內管為超高分子聚乙烯復合材料或熱塑性高密度聚乙烯復合材料,所述內管的厚度為4-6mm。
優選為:所述油管與內管之間安裝夠保溫結構;所述保溫結構鋼片制備成具有密閉內腔的鋼管;所述鋼管的密閉內腔中設置有保溫層結構。
優選為:所述鋼管包括同軸心設置的內鋼圈、外鋼圈、以及兩塊鋼環,內鋼圈和外鋼圈的兩端均設置有臺階面,兩塊鋼環均通過螺絲與內鋼圈和外鋼圈鎖緊并拼接成所述鋼管。
優選為:所述保溫結構包括儲氣套管和至少一根換熱軟管,所述儲氣套管且通過將密閉內腔沿中部隔斷,且內壁通過內粘接件粘接在內鋼圈上,外壁通過外粘接件粘接在外鋼圈上;所述儲氣套管的兩端為活動端并與鋼環擠壓接觸;所述換熱軟管沿密閉內腔內壁環繞至少一圈,且換熱軟管的進水端與出水端均穿過外鋼圈并且向外延伸直至穿出油管的外壁;所述換熱軟管與內鋼圈、外鋼圈、以及兩塊鋼環均通過膠水粘接固定;所述換熱軟管的兩端通過循環泵固定連接。
優選為:所述保溫層結構還包括用于將儲氣套管內部快速充氣的快充裝置;充氣擴張輸出部和安裝在油管外壁上的壓縮送氣部;所述充氣擴張輸出部包括順次連接的進氣管和排氣管,所述進氣管和排氣管連接成進氣通道,所述進氣管的進氣端穿出油管并與外界空氣連通;所述排氣管的輸出端連通至儲氣套管;所述且進氣管與排氣管的連接端面設置有進氣間隙,所述進氣間隙輸入端接收壓縮送氣部的輸出氣流;另一端為連通進氣通道的出風口;所述排氣管上安裝有用于單向進氣的單向閥。
優選為:所述出風口的輸出方向與進氣通道的氣流方向一致,且所述進氣間隙的輸出口為彎弧結構,彎曲方向朝向氣流方向設置,且該彎曲方向的切線與氣流之間的夾角為鈍角。
優選為:所述油管外壁還設置有耐壓結構;所述耐壓結構包括外殼體、套設在外殼體內部并與外殼體之間具有容納空間的內殼體以及抗壓環組件,所述抗壓環組件套設于內殼體上且位于容納空間內部。
優選為:所述抗壓環組件包括若干等間距間隙設置在內殼體上的抗壓環,所述抗壓環內設有儲納氣腔,該儲納氣腔內部充入高壓氣體用于抵擋外殼體傳導的壓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千禧龍纖特種纖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千禧龍纖特種纖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9755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