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5G金融消息數據處理方法、金融機構及運營商服務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392776.2 | 申請日: | 2021-04-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9939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11 |
| 發明(設計)人: | 王鵬;張丹陽;王士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4/14 | 分類號: | H04W4/14;G06F16/332;G06F16/45;G06F16/483;G06F16/955;G06F40/186;G06Q40/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聞;王濤 |
| 地址: | 10014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金融 消息 數據處理 方法 金融機構 運營商 服務 裝置 | ||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5G金融消息數據處理方法、金融機構及運營商服務裝置,可用于5G技術及金融技術領域,方法包括:接收運營商發送的交互消息;自交互消息中識別關鍵字及素材標識,并在地址庫中選取素材資源獲取地址,地址庫用于存儲各個素材標識與預先自運營商獲取的各個素材資源獲取地址之間的對應關系;將素材資源獲取地址發送至運營商,以使該運營商基于獲取的素材資源獲取地址自預設的素材庫中提取對應的金融交互素材,并將包含有該金融交互素材的5G金融消息發送至5G客戶端設備。本申請能夠有效提高用戶與金融機構之間的短信交互的便捷性和智能化程度,進而能夠使得用戶可以更加便利且高效地享受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服務。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數據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涉及5G技術及金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5G金融消息數據處理方法、金融機構服務裝置及運營商服務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銀行業短消息交互模式涉及多個應用,具有鏈路長、邏輯復雜的特點。交易的過程中,銀行需要獲取的信息要素多,用戶需輸入特定的短信模板,才能收到具體的業務信息,交易過程無延展性,無法對客提供其他相關服務;且短信后臺維護模板單一,用戶每次辦理短消息業務時,系統均只回復所辦理業務的結果,無法提供用戶辦理其他業務的簡潔入口,導致用戶體驗較差。此外,短信銀行系統與銀行其他系統交互較少,短消息業務中的用戶信息也無法在其他渠道復用,渠道協同能力較差。因此,傳統銀行短消息模板化的交互模式難以滿足多樣化的用戶需求。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申請提供一種5G金融消息數據處理方法、金融機構服務裝置及運營商服務裝置,能夠有效提高用戶與金融機構之間的短信交互的便捷性和智能化程度,并能夠有效提高5G金融消息數據處理過程的效率及安全性,進而能夠使得用戶可以更加便利且高效地享受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服務。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一種第一5G金融消息數據處理方法,包括:
接收運營商發送的交互消息,該交互消息為目標用戶預先自5G客戶端設備編輯并發送至所述運營商的;
自所述交互消息中識別關鍵字及該關鍵字對應的素材標識,并在本地的地址庫中選取該素材標識對應的素材資源獲取地址,其中,所述地址庫用于存儲各個素材標識與預先自所述運營商獲取的各個所述素材資源獲取地址之間的對應關系;
將所述交互消息對應的素材資源獲取地址發送至所述運營商,以使該運營商基于獲取的素材資源獲取地址自預設的素材庫中提取對應的金融交互素材,并將包含有該金融交互素材的5G金融消息發送至所述5G客戶端設備。
進一步地,還包括:
將各個金融交互素材與各個所述金融交互素材各自對應的素材標識分別發送至所述運營商,以使該運營商將各個所述金融交互素材與各個所述金融交互素材各自對應的素材標識上傳至預設的5G消息接入層,并存儲該5G消息接入層發送的素材審核結果至所述素材庫中,其中,該素材審核結果中包含有:各個金融交互素材、素材標識和素材資源獲取地址之間的對應關系;
接收所述運營商發送的與各個所述素材標識分別對應的素材資源獲取地址,并將各個所述素材標識分別對應的素材資源獲取地址存儲至所述地址庫中。
進一步地,所述自所述交互消息中識別關鍵字及該關鍵字對應的素材標識,并在本地的地址庫中選取該素材標識對應的素材資源獲取地址,包括:
基于預設的第一傳輸應用和第二傳輸應用以透傳的方式將所述交互消息傳遞至預設的智能服務層;
應用該智能服務層識別所述交互消息的關鍵字及該關鍵字對應的素材標識,并將該素材標識傳遞至所述第二傳輸應用;
基于所述第二傳輸應用將所述素材標識以透傳的方式傳遞至所述第一傳輸應用,以使所述第一傳輸應用根據所述素材標識在本地的地址庫中選取該素材標識對應的素材資源獲取地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9277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