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無人環衛車有效
申請號: | 202110366026.8 | 申請日: | 2021-04-06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06910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14 |
發明(設計)人: | 張慶余;王秀旭;李川鵬;王耀福;賀寧寧;張蘇林;靳志剛;田小森;謝蓉;潘霞;宗巖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數據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E01H1/08 | 分類號: | E01H1/08;B60R19/18;B60R19/04;B60R19/28;B60T7/22;A61L2/18;A61L2/26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地址: | 300300 ***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無人 環衛 | ||
1.一種無人環衛車,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骨架(1)、結構骨架(3)、至少一個清掃裝置(A)、吸收壓縮裝置(B)、除塵裝置(C)、消毒裝置(E)和整車控制器;所述整車控制器設置于結構骨架(3)內,所述整車控制器分別與清掃裝置(A)和吸收壓縮裝置(B)電連接,所述整車控制器用于控制清掃裝置(A)和吸收壓縮裝置(B)的工作;
結構骨架(3)設置于外殼骨架(1)內;
清掃裝置(A)與結構骨架(3)相連;
吸收壓縮裝置(B)分別與外殼骨架(1)和結構骨架(3)相連;
消毒裝置(E)分別與外殼骨架(1)和結構骨架(3)相連;
除塵裝置(C)與外殼骨架(1)相連;
清掃裝置(A)包括清掃葉(A1)、第一固定板(A2)、傳動軸(A3)、外罩(A4)、第一電機(A5)、第一支撐桿(A6)、第一固定塊(A7)、第一旋轉軸(A8)和第一液壓桿(A9);
清掃葉(A1)設置于第一固定板(A2)的外沿,第一固定板(A2)與傳動軸(A3)相連,第一電機(A5)分別與傳動軸(A3)和第一支撐桿(A6)相連;
外罩(A4)設置于第一支撐桿(A6)和第一電機(A5)相連接的一端;
第一固定塊(A7)、第一旋轉軸(A8)和第一支撐桿(A6)依次連接,第一固定塊(A7)還與結構骨架(3)相連;
第一液壓桿(A9)分別與第一支撐桿(A6)和結構骨架(3)相連;
所述整車控制器分別與第一電機(A5)和第一液壓桿(A9)電連接;
清掃裝置(A)工作模式過程為:首先第一液壓桿(A9)慢慢收縮,帶動第一支撐桿(A6)在第一旋轉軸(A8)處向下移動,第一支撐桿(A6)會帶動第一電機(A5)、外罩(A4)、傳動軸(A3)、第一固定板(A2)和清掃葉(A1)向下運動,當第一液壓桿(A9)完全收縮到最小時,此時清掃葉(A1)正好和地面接觸,此時第一電機(A5)開始工作,清掃裝置(A)設置車輛左側和右側各一個,車輛左側清掃裝置的電機順時針旋轉,帶動左側清掃葉順時針清掃,右側清掃裝置的電機逆時針旋轉,帶動右側清掃葉逆時針清掃,將行駛途中垃圾清掃至中間區域;清掃裝置(A)由工作模式轉換成非工作模式過程為,左右兩側清掃裝置第一電機(A5)停止工作,左右兩側清掃葉(A1)停止工作,第一液壓桿(A9)將第一支撐桿(A6)連同第一電機(A5)、外罩(A4)、傳動軸(A3)、第一固定板(A2)和清掃葉(A1)向上運動,外罩(A4)頂部設置有距離傳感器,當距離傳感器達到設定值時,第一液壓桿(A9)停止工作,此時清掃裝置(A)為非工作模式狀態;
吸收壓縮裝置(B)包括氣泵(B1)、第一超聲波探測器(B2)、第二固定塊(B3)、吸管(B4)、第二液壓桿(B5)、第二固定板(B6)、清掃刷(B7)、清掃片(B8)、粉碎壓縮機(B9)、第二旋轉軸(B10)、儲物門(B11)、儲物倉(B12)、內艙板(B13)、第三旋轉軸(B14)、第三液壓桿(B15)和第二支撐桿(B16);
第二固定板(B6)分別與清掃刷(B7)、清掃片(B8)、第二液壓桿(B5)和吸管(B4)相連;
第二液壓桿(B5)還與結構骨架(3)相連;
吸管(B4)、氣泵(B1)和粉碎壓縮機(B9)依次連接,氣泵(B1)固定于第二固定塊(B3)上,第二固定塊(B3)設置于結構骨架(3)上;
粉碎壓縮機(B9)、第二支撐桿(B16)和結構骨架(3)依次連接;
粉碎壓縮機(B9)還依次與內艙板(B13)和儲物倉(B12)相連;
儲物門(B11)、第二旋轉軸(B10)和外殼骨架(1)依次連接;
第一超聲波探測器(B2)設置于儲物門(B11)上;
內艙板(B13)、第三旋轉軸(B14)和外殼骨架(1)依次連接;
第三液壓桿(B15)分別與內艙板(B13)和結構骨架(3)相連;
第二液壓桿(B5)、儲物門(B11)和第三液壓桿(B15)還均與所述整車控制器電連接;
當需要進行吸收壓縮作業時,所述整車控制器控制第二液壓桿(B5)、儲物門(B11)和第三液壓桿(B15)工作,在清掃裝置(A)為工作模式時,此時吸收壓縮裝置(B)也為工作模式,此時第二液壓桿(B5)處于完全推到頂狀態,清掃刷(B7)和清掃片(B8)正好和地面接觸,清掃刷(B7)隨車輛行駛和地面摩擦力作用下,做順時針旋轉,將中間區域垃圾掃至后方清掃片(B8)內,清掃片(B8)分為三面固定在第二固定板(B6)上,氣泵(B1)通過吸管(B4)將清掃片(B8)內垃圾吸到粉碎壓縮機(B9)內,在粉碎壓縮機(B9)中垃圾首先進行粉碎,被粉碎后的垃圾通過導管進入壓縮機中進行壓縮處理,壓縮處理后的垃圾通過排物口進入到儲物倉(B12)內進行存儲,通過在儲物倉(B12)內側頂部設置第一超聲波探測器(B2)檢測儲物倉(B12)內垃圾高度;從工作模式轉換到非工作模式過程為,第二液壓桿(B5)向里收縮,帶動第二固定板(B6)、吸管(B4)、清掃片(B8)和清掃刷(B7)向上運動,第二液壓桿(B5)收縮到最里面時自動停止,此時吸收壓縮裝置(B)處于非工作狀態;
所述無人環衛車還包括防撞裝置(D),防撞裝置(D)與結構骨架(3)相連;防撞裝置(D)還與所述整車控制器電連接,所述整車控制器用于控制防撞裝置(D)的工作;
防撞裝置(D)包括壓縮支架(D1)、壓感模塊(D2)、橡膠墊圈(D3)、支撐管(D4)、壓縮彈簧(D5)、壓感控制器(D6)和限位開關(D7);
橡膠墊圈(D3)設置于壓縮支架(D1)外側,壓感模塊(D2)設置于橡膠墊圈(D3)內;
壓感控制器(D6)設置于壓縮支架(D1)下方;
壓縮支架(D1)的一端、壓縮彈簧(D5)和限位開關(D7)均設置于支撐管(D4)內部;
壓縮彈簧(D5)的兩端分別套設于壓縮支架(D1)的一端和限位開關(D7)外;
限位開關(D7)還與結構骨架(3)相連,支撐管(D4)與結構骨架(3)相連;
所述整車控制器分別與壓感控制器(D6)和限位開關(D7)電連接;
防撞裝置(D)分為誤碰狀態和失控碰撞狀態,當誤碰狀態時:輕觸橡膠墊圈(D3)使最外側橡膠墊發生一定角度的形變量,形變觸發內部的壓感模塊(D2),并將信號發送至壓感控制器(D6)中,信號由壓感控制器(D6)傳送到整車控制器單元中,整車控制器通過車上無線信號發送到后臺監控平臺,另外將信號下發到車輛的燈組的左右轉向燈中,即雙閃提示工作人員車輛防撞裝置(D)有誤觸;失控碰撞狀態時:當車輛失控發生較大碰撞時,首先碰撞力通過橡膠墊圈(D3)和壓縮支架(D1)向車內側壓縮壓縮彈簧(D5),壓縮彈簧(D5)可多緩沖一定的碰撞力,碰撞力超過壓縮彈簧(D5)彈力時,壓縮彈簧(D5)被壓縮到最內側,壓縮支架(D1)末端會和支撐管(D4)內的限位開關(D7)接觸,當兩者接觸時,限位開關(D7)將信號發送至整車控制器,整車控制器會觸發車輛急停命令,車輛將立刻停止;
消毒裝置(E)包括水箱(E6)、水泵(E4)、第二超聲波傳感器(E5)、第五固定塊(E7)和至少4個噴組模塊,所述噴組模塊包括調節器(E1)、消毒噴頭(E2)和第四固定塊(E3);
調節器(E1)設置于消毒噴頭(E2)上,消毒噴頭(E2)設置于第四固定塊(E3)上,第四固定塊(E3)設置于結構骨架(3)上;
水箱(E6)、第五固定塊(E7)和結構骨架(3)依次連接;
水泵(E4)、第二固定塊(B3)和結構骨架(3)依次連接;
第二超聲波傳感器(E5)設置于水箱(E6)內側的頂部;
第二超聲波傳感器(E5)還與所述整車控制器電連接;
消毒裝置(E)分為工作模式和非工作模式,工作模式為:水泵(E4)將水箱(E6)中水以一定的水壓輸送到噴組模塊的消毒噴頭(E2),消毒噴頭(E2)通過外側的調節器(E1)調節噴頭出水范圍和出水量;通過第二超聲波傳感器(E5)探測水箱水位高度,探測到水箱水位高度后,所述整車控制器根據水位高度判斷出是否需要加水操作,如果需要,則控制車輛行駛至加水站;
所述無人環衛車還包括兩個顯示屏(2),兩個顯示屏(2)分別設置于車前側和車后側;顯示屏(2)還分別與第一超聲波探測器(B2)、第二超聲波傳感器(E5)和所述整車控制器電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數據有限公司,未經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數據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66026.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