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水利工程的滲流智能監測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61778.5 | 申請日: | 2021-04-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3805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20 |
| 發明(設計)人: | 李欣雨;宮紀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欣雨 |
| 主分類號: | G01M3/20 | 分類號: | G01M3/20;G01F23/2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100 廣東省深圳市龍***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水利工程 滲流 智能 監測 系統 | ||
1.一種用于水利工程的滲流智能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滲流監測裝置,滲流監測裝置用于監測滲流的情況;所述滲流監測裝置包括滲流口(1)、一號導流管(2)、二號導流管(3)、頂蓋(4)、一級警示模塊(5)、二級警示模塊(6)、排污模塊(7)和控制器;所述一號導流管(2)水平安裝在地面以下;所述滲流口(1)開設在一號導流管(2)的一端;所述二號導流管(3)垂直安裝,二號導流管(3)的下端與一號導流管(2)相連通,二號導流管(3)的上半部分為透明狀且在地面以上;所述頂蓋(4)安裝在二號導流管(3)的上端;所述一級警示模塊(5)包括復位彈簧(51)、警示板(52)、警示線(53)、一號柔性繩(54)、二號柔性繩(55)、三號柔性繩(56)、明礬(57)和警示感應器(58);兩個所述復位彈簧(51)的一端均與頂蓋(4)的下端固定連接,復位彈簧(51)的另一端與警示板(52)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警示板(52)的下端均勻分布有一號柔性繩(54)、二號柔性繩(55)和三號柔性繩(56);所述警示板(52)的下端與一號柔性繩(54)、二號柔性繩(55)和三號柔性繩(56)固定連接,警示板(52)與二號導流管(3)滑動連接;所述一號柔性繩(54)、二號柔性繩(55)和三號柔性繩(56)的下方均固定連接有明礬(57),一號柔性繩(54)比二號柔性繩(55)長,二號柔性繩(55)比三號柔性繩(56)長;所述警示線(53)設置在二號導流管(3)的上部分,警示線(53)有三條從下往上分別為綠色、黃色和紅色;所述警示感應器(58)固定安裝在頂蓋(4)下端的中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水利工程的滲流智能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級警示模塊(6)包括排水孔(61)、排水溝(62)和氯化鈷晶體(63);所述二號導流管(3)上半部分與地面相接觸的一端開設有兩個排水孔(61);所述排水溝(62)開設在排水孔(61)相對應位置的地面上;所述氯化鈷晶體(63)放置在排水溝(62)靠近排水孔(61)的一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水利工程的滲流智能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模塊(7)包括沉淀槽(71)、沉淀口(72)、推板(73)、氣動推桿(74)、進氣管(75)和擋板(76);所述沉淀槽(71)設在一號導流管(2)的下端,沉淀槽(71)靠近滲流口(1)的一端低另一端高;所述沉淀口(72)開設在一號導流管(2)下端與沉淀槽(71)相連通,沉淀口(72)的位置與二號導流管(3)的位置相對應;所述氣動推桿(74)設在沉淀槽(71)遠離滲流口(1)的一端;所述推板(73)與氣動推桿(74)固定連接,推板(73)與沉淀槽(71)滑動連接;所述進氣管(75)一端與氣動推桿(74)連通,進氣管(75)的另一端通向地面與氣泵連通;所述擋板(76)安裝在沉淀槽(71)靠近滲流口(1)的一端,擋板(76)的上端與沉淀槽(71)扭簧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水利工程的滲流智能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溝(62)設置成分叉狀,在每個分叉位置均放置有氯化鈷晶體(63)。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用于水利工程的滲流智能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73)的下端為傾斜的斜面,推板(73)的上端為凸起狀。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水利工程的滲流智能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板(52)的下端固定連接有一彈性桿(8);所述彈性桿(8)的下端固定連接有響鈴(9)。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欣雨,未經李欣雨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61778.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用于水利工程的智能蓄水系統
- 下一篇:改善LTO背封硅片凹坑缺陷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