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丙烯酸金屬鹽樹脂衍生復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申請號: | 202110361127.6 | 申請日: | 2021-04-02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6103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03 |
發明(設計)人: | 于良民;周文君;閆雪峰;劉寧;李昌誠;王言建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 |
主分類號: | C04B35/524 | 分類號: | C04B35/524;C09K3/00;C08F218/08;C08F220/18;C08F220/06;C08F220/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智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05 | 代理人: | 黃綠雯 |
地址: | 2661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丙烯酸 金屬 樹脂 衍生 復合 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丙烯酸金屬鹽樹脂衍生復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該制備方法包括單體混合物配制、丙烯酸預聚物合成、丙烯酸金屬鹽樹脂合成與丙烯酸金屬鹽樹脂吸波材料制備等步驟。本發明制備的丙烯酸金屬鹽樹脂衍生復合吸波材料操作簡單,制備成本較低,現有工藝條件支持大規模生產,且可以直接通過煅燒丙烯酸金屬鹽樹脂得到碳材料與金屬粒子的復合吸波材料。與現有吸波材料相比,本實施例制備得到的丙烯酸金屬鹽樹脂衍生復合吸波材料具有密度小、吸波性能強的優異吸波性能,在添加量為25%、厚度3.0mm時,最小反射損耗能達到?43.15 dB。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電磁波吸收材料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本發明涉及一種丙烯酸金屬鹽樹脂衍生復合吸波材料,本發明還涉及所述丙烯酸金屬鹽樹脂衍生復合吸波材料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各類電子設備的廣泛應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但是也帶來了大量的電磁輻射污染。電磁波輻射不僅會影響電子設備的正常工作,而且已經成為危害動植物生長和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在未來,應用于軍事武器的隱身技術將成為各國提高軍事實力的重要競爭手段。因此,發展具有優異吸波性能的電磁波吸收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廣泛的應用前景。
理想的吸波材料應該具有質量輕、厚度薄、有效吸收頻寬廣和強、耐腐蝕和良好的熱穩定性等特點,單一類型的吸波材料很難滿足吸波要求。碳材料具有密度低、良好的介電性能、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豐富的來源和容易制備等優點而被廣泛報道。然而,它們通常表現出較高的介電損耗而不適合單獨作為吸波劑。如果向碳材料吸波劑中引入金屬離子改善碳材料磁損耗性能和阻抗匹配,將很大程度的提高材料的吸波性能。
碳材料來源廣泛,包括無機碳源和有機碳源。通常,無機碳源制備吸波材料通常需要模板,而有機材料作為碳源不需要模板,而且通過調整合成工藝合成具有特定結構的有機聚合物,通過碳化工藝可以得到我們所需要的官能團,成為比較有前途的碳材料來源。丙烯酸樹脂是目前市面上應用比較多的合成樹脂,它們價格便宜、來源廣泛、產量巨大,且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在丙烯酸樹脂中引入金屬離子合成丙烯酸金屬鹽樹脂具有非常成熟的合成工藝,以此為前驅體經過高溫碳化可以直接得到碳/金屬粒子復合吸波材料,因此適合大規模生產。
【發明內容】
[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丙烯酸金屬鹽樹脂衍生復合吸波材料。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所述丙烯酸金屬鹽樹脂衍生復合吸波材料的制備方法。
[技術方案]
本發明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發明涉及一種丙烯酸金屬鹽樹脂衍生復合吸波材料的制備方法。
所述制備方法的制備步驟如下:
A、單體混合物配制
乙烯基單體、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酯單體與甲基丙烯酸酯單體按照摩爾比10~60:10~20:0~20:20~40:0~40混合,得到一種單體混合物;
然后,往所述的單體混合物中添加以該單體混合物重量計0.8~3.2%的引發劑,混合均勻,得到含有引發劑的單體混合物;
B、丙烯酸預聚物合成
往三口瓶中,分別按照以該單體混合物重量計50~100%加入溶劑,按照以反應物總重量計0.3~2.0%加入鏈轉移劑,按照以該單體混合物重量計10~20%加入步驟A得到的含有引發劑的單體混合物,攪拌并往三口瓶中通入氮氣10~30分鐘,同時在氮氣保護下將反應混合物的溫度控制在75~110℃,接著將剩余的含有引發劑的單體混合物分成9~19份,每隔10~20分鐘加入一份,在所述的條件下反應2~6小時,得到一種淺黃色透明的粘稠狀丙烯酸預聚物;
C、丙烯酸金屬鹽樹脂合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未經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6112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長期記憶學習的多通道神經網方法
- 下一篇:文本實體的識別方法及相關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