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株綿羊肺炎支原體強毒株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341911.0 | 申請日: | 2021-03-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20976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24 |
| 發明(設計)人: | 劉茂軍;毛立;李文良;楊蕾蕾;張紋紋;孫敏;杜改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A61K39/02;A61P31/04;A61P11/00;A01K67/027;C12R1/35 |
| 代理公司: | 江蘇圣典律師事務所 32237 | 代理人: | 仲凌霞;肖明芳 |
| 地址: | 210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綿羊 肺炎 支原體 強毒株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株綿羊肺炎支原體強毒株及其應用,所述綿羊肺炎支原體的分類命名為綿羊肺炎支原體(Mycoplasma ovipneumoniae)NJ01株,已保藏在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保藏號為CCTCC NO:M 2020907,保藏日期為2020年12月14日。所述的應用為上述綿羊肺炎支原體在感染發病和制備治療羊支原體肺炎藥物中的應用。本發明的綿羊肺炎支原體強毒株培育采用的支原體培養基,其制備簡便、成本低、培養支原體變色快且滴度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微生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株綿羊肺炎支原體強毒株及其在建立綿羊肺炎支原體感染發病模型中的應用。
技術背景
羊支原體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of sheep and goat,MPSG)是由綿羊肺炎支原體(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引起的一種綿羊和山羊慢性呼吸道傳染病。該病主要以氣喘為臨床特征,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流行,山羊和綿羊都較易感,幾乎普遍存在,給養羊業造成了重大損失。建立綿羊肺炎支原體感染發病模型是研究該病的重要前提。由于支原體難于培養,且綿羊肺炎支原體毒力較弱,難以發病,給感染發病模型的建立帶來了困難,嚴重制約了該病的研究。
文獻“白永平,綿羊肺炎支原體的分離鑒定與敏感藥物試驗的研究,四川農業大學,2011”中的23頁報道,隨著傳代的次數增加,綿羊肺炎支原體分離株的生長速度增快,由最初的10天左右縮短到3-5天。由上述報道可見,由于綿羊肺炎支原體對營養要求苛刻,培養較為困難,且生長變色速度慢,需3-10天。
疫苗研究文獻報道用綿羊肺炎支原體感染羊的發病肺組織、胸水等制備滅活疫苗,對于防控具有一定效果;后來在組織中加入經處理的支原體培養物,制成滅活疫苗,結果表明對羊支原體肺炎具有有效保護。但組織滅活苗由于其需用羊病肺組織,易被細菌污染,且質量難以控制。后續疫苗研究相關文獻報道支原體增殖后,測定生長滴度并進行超濾濃縮,使綿羊肺炎支原體菌液濃度達到6.0×108-10.0×108CCU/mL,然后再進行配苗,具有較好免疫保護效果。但疫苗制備中抗原需要濃縮,導致了疫苗制備周期長,成本高,雜蛋白濃度上升,影響了該疫苗的生產和應用。因此,急需可用純培養物且不需要濃縮即可制備疫苗的菌株和工藝,來制備具有良好保護效力的疫苗,滿足市場需求。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綿羊肺炎支原體強毒株。
本發明還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上述綿羊肺炎支原體強毒株在建立綿羊肺炎支原體感染發病模型中的應用。
本發明最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上述綿羊肺炎支原體強毒株在制備治療綿羊肺炎支原體感染引起疾病藥物中的應用。
為了解決上述第一個技術問題,本發明公開了一株綿羊肺炎支原體強毒株,所述綿羊肺炎支原體的分類命名為綿羊肺炎支原體(Mycoplasma ovipneumoniae)NJ01株,已保藏于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地址:中國.武漢.武漢大學,郵編430072,保藏編號:CCTCCNO:M 2020907。該菌株是發明人于2018年于南京某羊場自行采集病料,經分離、純化和鑒定,獲得一株綿羊肺炎支原體。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綿羊肺炎支原體的熱應激蛋白70與其他綿羊肺炎支原體的相似性為95.76%-98.51%。
在一些典型實施方式中,所述綿羊肺炎支原體的熱應激蛋白70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為了解決上述第二個技術問題,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綿羊肺炎支原體強毒株在建立綿羊肺炎支原體感染發病模型中的應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未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4191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