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基準孔孔位測量的自動制孔孔位在線修正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32134.3 | 申請日: | 2021-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8623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09 |
| 發明(設計)人: | 王明陽;肖世宏;侯志霞;梁雪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空制造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64F5/10 | 分類號: | B64F5/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24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基準 孔孔位 測量 自動 制孔孔位 在線 修正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基準孔孔位測量的自動制孔孔位在線修正方法,包括:選取設定間距的孔位作為測量的基準孔;對所有待測量的基準孔進行編號;選取每一個加工孔修正所參考的基準孔及編號,根據加工孔及基準孔坐標計算偏差修正系數;對基準孔孔位進行測量,計算基準孔實際位置和理論位置的偏差值;依據偏差值及偏差修正系數來修正中間加工孔位的理論孔位。該基于基準孔孔位測量的自動制孔孔位在線修正方法的目的是解決自動制孔過程中需要將實測數據導入離線編程系統進行孔位修正導致的操作繁瑣、效率低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飛機裝配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基準孔孔位測量的自動制孔孔位在線修正方法。
背景技術
航空產品自動化裝配過程中,通常采用大型柔性定位工裝對產品進行定位,并配合使用數控設備進行自動制孔,產品定位的準確性直接影響到制孔時的孔位精度,進而影響產品的裝配質量。由于航空產品通常尺寸大,剛性小,誤差累積環節多,待加工產品位置偏差大,因此僅僅依靠工裝夾具對產品進行定位,難以保證孔位精度,需要借助測量系統對待加工產品進行再次測量定位,以提高裝配時的制孔孔位精度。
在進行產品自動裝配連接之前,首先在產品上預制一些位置準確的孔,作為裝配定位基準孔;然后通過照相測量系統測量得到待加工產品裝配基準孔的實際位置,并與設計理論位置進行比較,計算其定位偏差;最后基于基準孔的偏差對產品上其他待加工孔位的實際制孔位置進行修正。由于照相測量定位是對產品直接定位,減少了誤差累積環節,提高了裝配制孔的孔位精度。
使用工業相機對裝配基準孔進行測量,是目前航空產品自動制孔經常采用的測量方法。該方法通過在設備末端執行器上安裝工業相機,在執行制孔指令前,首先對裝配定位基準孔進行測量,獲得基準孔偏差數據,并將數據導入到離線編程系統,調用相應的孔位偏差修正算法,對待制孔孔位進行偏差調整。
目前使用工業相機進行測量后,需要將測量數據導入到離線編程系統,離線編程系統基于實測數據實現對理論制孔程序的修正,重新生成制孔程序,再次傳輸到控制設備進行制孔。該過程需要針對每一架次的產品實測數據進行程序的修正更新后進行下載及上傳,操作繁瑣,容易出錯,且效率較低。
因此,發明人提供了一種基于基準孔孔位測量的自動制孔孔位在線修正方法。
發明內容
(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基于基準孔孔位測量的自動制孔孔位在線修正方法,通過選取一定間距的孔位作為測量的基準孔,計算每個待修正加工孔的偏差修正系數,對基準孔進行孔位測量,得到基準孔的實際位置與理論位置的偏差,然后使用基準孔的位置偏差及偏差修正系數來修正中間加工孔位的理論孔位,解決了自動制孔過程中需要將實測數據導入離線編程系統進行孔位修正導致的操作繁瑣、效率低的技術問題。
(2)技術方案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基于基準孔孔位測量的自動制孔孔位在線修正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選取設定間距的孔位作為測量的基準孔;
對所有待測量的基準孔進行編號;
選取每一個加工孔修正所參考的基準孔及編號,根據加工孔及基準孔坐標計算偏差修正系數;
對基準孔孔位進行測量,計算基準孔實際位置和理論位置的偏差值;
依據所述偏差值及偏差修正系數來修正中間加工孔位的理論孔位。
進一步地,所述選取設定間距的孔位作為測量的基準孔,具體為:
將兩端的孔作為基準孔,在兩端基準孔的中間位置存在多個加工孔。
進一步地,所述依據所述偏差值來修正中間加工孔位的理論孔位,具體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空制造技術研究院,未經中國航空制造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3213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