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艦船用防腐耐霉菌型控制電纜及其制造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31406.8 | 申請日: | 2021-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5357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9 |
| 發明(設計)人: | 夏侯東;周俊;朱元忠;陳安鵬;鄭斌;高美玲;陶恒瑩;朱道進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電纜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B7/28 | 分類號: | H01B7/28;H01B7/17;H01B7/02;H01B7/14;H01B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仁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張歡 |
| 地址: | 239300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艦船 防腐 霉菌 控制 電纜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發明一種艦船用防腐耐霉菌型控制電纜的制造方法,該制造方法的具體步驟為:步驟一:選材擠塑,選擇銅絲作為電纜芯原料并通過擠出機使絕緣層包裹在電纜芯外側;步驟二:矯直絞合,通過絞線機將步驟一中得到的原料進行矯直,矯直后件多根電纜芯進行絞合;步驟三,擠制防腐層,在步驟二中絞合電纜芯的絕緣層上噴涂粘合液,然后在絞合的電纜芯外壁通過擠出機擠制防腐層;步驟四:擠制耐霉層;步驟五:電纜檢測;步驟六:鎧裝。本發明中電纜結構穩定,抗腐蝕性能強,且電纜具有很強的耐霉菌性能,很好滿足了電纜在艦船上的使用要求,為電纜長期穩定使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艦船用電纜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艦船用防腐耐霉菌型控制電纜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船用電纜是一種用于河海各種船舶及近海或海上建筑的電力、照明、控制、通信傳輸的電線電纜,包括船用電力電纜、船用控制電纜、船用通信電纜等,通常船用電纜的敷設空間有限,所以鎧裝結構采用金屬絲編織方式,這是結構上與陸用普通電力、控制、通信電纜最大的區別,船用電纜使用環境復雜,所以對船用電纜的研究尤為重要。
如專利申請號201710430875.9,公開了一種艦船用耐腐蝕電纜外護層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碳纖維、二辛基二月桂酸錫、甘油、籠型倍半硅氧烷,混合,烘干,獲得M1;2、將高密度聚乙烯、過氧化二異丙苯、氧化鋰、季戊四醇、二氧化鈦混合,獲得M2;3、將氟橡膠、炭黑、白炭黑、乙酰檸檬酸三丁酯、氧化鑭、鈷系催化劑、二辛基二月桂酸錫、磷酸銨、氫氧化鎂、M1、M2進行密煉,獲得M3;(4)將M3擠出。
上述電纜的使用時其長期防腐效果不佳,且電纜抗霉菌效果差,在實際使用時電纜表面常會出現霉菌導致破損,大大影響了電纜使用的壽命,所以研究一種艦船用防腐耐霉菌型控制電纜是很有必要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艦船用防腐耐霉菌型控制電纜,包括電纜芯,所述電纜芯外側包裹有絕緣層,電纜芯設有多根并絞合于一體,所述絕緣層外側擠制有防腐層,防腐層外側包裹有耐霉層,耐霉層外側包裹鎧裝有鎧裝層,所述絕緣層和防腐層外壁均噴涂粘合液。
一種艦船用防腐耐霉菌型控制電纜的制造方法,該制造方法的具體步驟為:
步驟一:選材擠塑,選擇銅絲作為電纜芯原料并通過擠出機使絕緣層包裹在電纜芯外側;
步驟二:矯直絞合,通過絞線機將步驟一中得到的原料進行矯直,矯直后件多根電纜芯進行絞合;
步驟三,擠制防腐層,在步驟二中絞合電纜芯的絕緣層上噴涂粘合液,然后在絞合的電纜芯外壁通過擠出機擠制防腐層;
步驟四:擠制耐霉層,在步驟三中防腐層外側噴涂粘合液,然后在防腐層外壁通過擠出機擠制耐霉層;
步驟五:電纜檢測,對步驟三中得到的電纜進行檢測;
步驟六:鎧裝,在電纜外側包裹金屬防護層。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步驟三中防腐層由氟硅橡膠、三元乙丙橡膠、碳纖維、籠型倍半硅氧烷,高密度聚乙烯、過氧化二異丙苯、氧化鋰、季戊四醇、二氧化鈦、碳化硼銨、硬脂酸鎂密煉而成。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防腐層各組分的配比為氟硅橡膠20-25份、三元乙丙橡膠15-18份、碳纖維10-15份、籠型倍半硅氧烷5-7份,高密度聚乙烯18-25份、過氧化二異丙苯3-7份、氧化鋰8-10份、季戊四醇1-3份、碳化硼2-4份、硬脂酸鎂2- 3份。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步驟四中耐霉層由氫氧化鋁、氧化鎂、線性聚硅氧烷、環硅氮烷、六甲基二硅氮烷、乙烯基硅油、羥基硅油、耐霉菌添加劑混練而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電纜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電纜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3140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