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動套管機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16194.6 | 申請日: | 2021-03-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7276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1 |
| 發明(設計)人: | 黃鵬;黃珅;林文俏;劉壽通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衛亞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武漢衛亞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廣州自強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P19/00 | 分類號: | B23P19/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浩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476 | 代理人: | 李巍 |
| 地址: | 511338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動 套管 | ||
本專利公開了一種自動套管機,包括上料模組以及套管模組;所述上料模組包括上料盤,所述上料盤的盤底和盤身為分離式設計,所述盤底的底部連接旋轉電機,所述盤身的內側設有上料通道,所述上料通道為螺旋上升式設計;隨著所述旋轉電機帶動所述盤底旋轉,位于所述盤底上的第二管件沿所述上料通道上升移動至所述套管模組中;所述套管模組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有暫存機構、支撐機構、夾取機構和安裝機構。通過本專利實現自動套管操作,提高生產效率。
技術領域
本專利涉及汽車零部件生產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自動套管機。
背景技術
近些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作為交通工具已經逐步進入到尋常百姓家,每逢周末、節假日,帶著孩子自駕游已經成了一種時尚。在汽車零部件生產中,需要對第一管件進行套管操作,在其兩端端位處套上第二管件(如附圖1所示)。現有技術中需要采用人工方式進行套管操作,操作繁瑣效率極低。
發明內容
本專利的目的是設計一種自動套管機,使其實現自動套管操作,提高生產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自動套管機,包括上料模組以及套管模組;
所述上料模組包括上料盤,所述上料盤的盤底和盤身為分離式設計,所述盤底的底部連接旋轉電機,所述盤身的內側設有上料通道,所述上料通道為螺旋上升式設計;隨著所述旋轉電機帶動所述盤底旋轉,位于所述盤底上的第二管件沿所述上料通道上升移動至所述套管模組中;
所述套管模組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有暫存機構、支撐機構、夾取機構和安裝機構;
所述暫存機構包括暫存座,所述暫存座與所述機架固定連接;所述暫存座上設有與所述第二管件相配合的暫存槽,所述暫存槽的一端為開口設計,所述暫存槽的開口端對準所述上料通道的出料端;
所述支撐機構包括用于支撐第一管件的若干支撐柱,且至少兩個支撐柱設有與其配合的壓緊裝置,所述支撐柱與所述壓緊裝置均與所述機架固定連接;
所述安裝機構包括移動平臺,所述移動平臺連接第一驅動裝置的驅動端,在所述第一驅動裝置的驅動作用下,所述移動平臺于所述機架的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發生滑動運動;所述移動平臺上設有安裝座以及推動裝置,所述安裝座上設有與所述第二管件相配合的安裝槽,所述安裝槽的前后兩端均為開口設計;所述支撐機構位于所述安裝座的前側,當所述移動平臺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安裝槽的前側開口端分別對齊所述第一管件的套管端;所述推動裝置位于所述安裝座的后側,所述推動裝置包括第二驅動裝置以及推桿,所述第二驅動裝置的驅動端連接所述推桿,在所述第二驅動裝置的驅動作用下,所述推桿穿過所述安裝槽的后側開口端,將所述安裝槽上的所述第二管件向前推動,使所述第二管件與所述第一管件套裝;
所述夾取機構用于將位于所述暫存槽上的所述第二管件夾取移動至所述安裝槽上。
進一步的,所述夾取機構包括第一夾塊、第二夾塊、第三驅動裝置以及第四驅動裝置;所述第三驅動裝置的驅動端連接所述第一夾塊以及所述第二夾塊,在所述第三驅動裝置的驅動作用下,所述第一夾塊以及所述第二夾塊發生相互遠離/靠近運動;所述第四驅動裝置設有若干個,在若干所述第四驅動裝置的驅動作用下,所述第三驅動裝置于所述暫存槽與所述安裝槽之間移動。如此設置,先通過第三驅動裝置控制第一夾塊與第二夾塊已對第二管件實施夾取操作,再通過若干第四驅動裝置的相互配合運動實現將位于暫存槽的第二管件移送至安裝槽上,結構簡單實用性強。
進一步的,所述第四驅動裝置通過連接板與所述移動平臺固定連接。如此設置,通過連接板將夾取機構固定在移動平臺上,無需增設額外的安裝支架,同時也能提高本裝置的整體性。
進一步的,所述第四驅動裝置的移動方向上設有防護殼,所述防護殼與所述機架固定連接。如此設置,考慮到第四驅動裝置隨同移動平臺一起移動,因此設置防護殼以避免作業人員被移動過程中的第四驅動裝置所撞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衛亞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武漢衛亞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廣州自強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經廣州衛亞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武漢衛亞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廣州自強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1619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