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懸掛式單軌車輛單電機轉向架箱型梁構架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110306800.6 | 申請日: | 2021-03-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2259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5 |
| 發(fā)明(設計)人: | 卞濤;高鵬;郭旭;徐曉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沈陽中車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1B12/00 | 分類號: | B61B12/00;B61B3/00;B61F5/52 |
| 代理公司: | 大連萬友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19 | 代理人: | 王麗新 |
| 地址: | 114012 遼寧省沈陽***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懸掛 單軌 車輛 電機 轉向架 箱型梁 構架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懸掛式單軌車輛單電機轉向架箱型梁構架,包括縱向梁、端柱、側柱與上側梁組成,縱向梁兩端部焊接端柱,側柱與上側梁組成采用整體箱型焊接結構,再與縱向梁和端柱焊接成箱型梁構架,縱向梁的上蓋板與下蓋板通過中間的側腹板連接,縱向梁中心位置安裝電機安裝座,下蓋板焊接安全鋼索座,端柱內側焊接有齒輪箱安裝座,端柱的外側靠近底部的位置焊接有導向輪安裝座,側柱上安裝齒輪箱止擋座,上側梁兩端安裝有穩(wěn)定輪安裝座,上側梁的底部安裝齒輪箱橡膠止擋座,上側梁的上端安裝有受電靴座。本發(fā)明實現(xiàn)單電機、單制動盤、雙齒輪箱的牽引驅動裝置布局的安裝。解決構架兩端重中間輕的設計問題及部件組裝及焊接復雜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懸掛式單軌車輛轉向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懸掛式單軌車輛單電機轉向架箱型梁構架。
背景技術
懸掛式單軌車輛是指車體懸掛于箱型梁軌道梁下方,通過與車體上方連接的轉向架裝置實現(xiàn)運載功能的一種新型軌道交通工具。構架是轉向架中最重要的部件,電機、齒輪箱等關鍵部件均需安裝于構架上。在車輛運行過程中,整個轉向架構架位于軌道梁之中,并且同時承載縱向力、橫向力和垂向力。在構架設計過程中,其結構的強度、可靠性、工藝合理性、輕量化設計十分重要,直接影響著整個轉向架和車輛的運行性能。
目前常見的懸掛式單軌車轉向架多采用雙電機、雙制動盤模式,既一個轉向架配備兩個牽引電機。根據此種方案,其構架多采用整體Y字型焊接設計,即將牽引電機和制動盤布置在轉向架的兩側,齒輪箱傳動裝置布置在電機內側,受電靴等附屬部件安裝于構架的中心凹陷部位。此構架結構導致構架兩端重量大、中間重量輕,在運行時會出現(xiàn)構架點頭的運動。由于齒輪箱安裝位置狹小,所以齒輪箱一系彈簧橡膠堆的高度受限,導致一系橡膠堆的剛度較大,影響一系彈簧的減振效果。受電靴等部件安裝于中間部位,導致安裝位置布置困難且布置線纜繁瑣。
發(fā)明內容
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適用于懸掛式單軌車輛單電機轉向架箱型梁焊接構架結構,實現(xiàn)單電機、單制動盤、雙齒輪箱的牽引驅動裝置布局的安裝。解決構架兩端重中間輕的設計問題,解決部件組裝及焊接復雜問題。解決構架受力問題,實現(xiàn)組裝工藝合理。為懸掛式單軌車輛轉向架結構設計提供技術支撐。
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懸掛式單軌車輛單電機轉向架箱型梁構架,包括縱向梁、端柱、側柱與上側梁組成,所述的縱向梁兩端部焊接端柱,所述的側柱與上側梁組成采用整體箱型焊接結構,再與縱向梁和端柱焊接成箱型梁構架,所述的縱向梁的上蓋板與下蓋板通過中間的側腹板連接,所述的側腹板與上蓋板通過加中空筋板連接,所述的縱向梁中心位置安裝電機安裝座,所述的下蓋板焊接安全鋼索座,通過安全鋼索使構架與車體相連接,所述的端柱內側焊接有齒輪箱安裝座,所述的端柱的外側靠近底部的位置焊接有導向輪安裝座,所述的側柱為2根并間隔開設置,所述的側柱上安裝齒輪箱止擋座,所述的上側梁兩端與端柱進行組焊,上側梁兩端安裝有穩(wěn)定輪安裝座,所述的上側梁的底部安裝齒輪箱橡膠止擋座,上側梁的上端安裝有受電靴座。
更優(yōu)選的,所述的縱向梁為上寬下窄的箱型焊接結構。
更優(yōu)選的,所述的側柱采用C型側柱形式,所述的側柱與縱向梁組焊后并通過筋板加固。
更優(yōu)選的,所述的上側梁為中空蓋板、腹板的箱型焊接結構。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1、滿足了單電機轉向架設計方案的最終實現(xiàn)2、解決了構架兩端重中間輕的設計缺陷3、設計結構及施工工藝簡單。4、減重效果明顯。5、整體框架結構穩(wěn)定,力學性能優(yōu)異。6、上部剩余空間充足,通用性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懸掛式單軌車輛單電機轉向架箱型梁構架圖。
圖2為本發(fā)明縱向梁結構圖。
圖3為本發(fā)明端柱結構圖。
圖4為本發(fā)明側柱與上側梁組成結構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沈陽中車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未經沈陽中車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0680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